时间总是有限的,用来学A,必然会影响到学B。
3月19日报考了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5月20日考试,学习时间整整两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不禁重温了曾经为学习疯狂的感觉,也有学习状态、记忆速度和注意力的对比。之前一直坚持的英语、练字、每周两千字的写作,甚至是听书,都搁置了或者是没有很好地执行,当然有时间紧迫的因素在,但是,不可否认,上述所列因为准备考试而被搁置的事情并没有因为长时间的坚持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才在有外力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成了牺牲品。
反观,这两个月的闲暇时间除了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外我都在备考吗?当然没有。有闲着却无所适从的时光吗?当然有不少。真的,新的任务也会成为新的借口--舍去必要事物的借口。拿写作来说,周六考试完,周日再休息一天,周一开始写作完全是可以的,可是我这样做了吗?并没有。惰性是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就能够疯狂生长的,提高警惕性,马上着手去做一件事,无论做什么,开始了才有继续的必要。
所以,修炼一些能融入生活的技能多么重要,让这些技能变得跟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坚持所需要的能量也就会边际递减,直至为零。
还好我的那些技能只是搁置,并没有完全放弃。
系统学习心理学两个月来,收获颇丰。除了自己看书,接触了很多老师和他们讲的课,一次次刷新我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曾经的我以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谈话,真的不了解原来这门学科是这么别有洞天,而且应用还极其广泛。
让我彻底改观的是在一次课上,老师请三位同学作为心理咨询师,而他作为来访者,进行一次“真正”的咨询,我踊跃报了名,当时就是想体验一把。我是第一位上台的,当我站在教室前面,说了“请坐”以后,再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连最基本的“我能为您做些什么”都没有问出来,而且南辕北辙地问了“来访者”从事的工作,很快谈话就陷入了僵局,我只能尴尬地笑笑,向老师表示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样继续了。后上台的两位同学比我表现要好一些,但是感觉“来访者”太不配合了,几句对话下来,就把“咨询师”给困住了,谈话随即陷入僵局,无法前进。
老师讲课的时候会多次强调,咨询师会遇见各种各样的来访者,一句话表达地不到位就有可能使谈话陷入僵局,但是没有亲身体验的话,也只是知道会遇见很多情况,具体会遇到哪些情况还真的无法预测。
而且,作为咨询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随便接待来访者,否则,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来访者,都是不负责任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