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小A妈妈跟我抱怨,说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总是羡慕嫉妒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小小年纪就有了“学霸”体质,自己孩子妥妥的就是“学渣”呢?
问她为什么这么说,她说小A只有看电视能坐得住,一到要读绘本、拼图、学习的时候就到处窜。
我反问她,你平时有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吗?
她说,专注力是什么?
我笑了笑告诉她,所以“别人家”的孩子永远只会是别人家的。
01、“学霸”都是天生的吗?
椰子现在3岁半,他最喜欢的书是《专注力练习册》,除了看电视之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写作业。对,你没看错,就是写作业。
身边同龄的同事经常对我说,你们家小孩从小就上这么多早教、这么小就做作业,太可怜了。
我的回复一般是“觉得可怜的是你们这些带着学习偏见的人,他觉得学习很开心”。
这不是怼对方的气话,而是真话。
椰子为什么会觉得学习是件开心的事呢,因为从他婴儿时期开始,上课、学习这两件事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和刷牙、洗脸、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应该没有人会觉得吃饭睡觉是一种负担。
椰子喜欢学习喜欢做题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让这个小人儿格外开心。
每当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解答出新的题目,我们都会高兴的欢呼。
一件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有谁不爱呢?
相反的,我有个朋友和我几乎同时生产的,她特别不认同我的理念,她崇尚“放养”。
她的观点是:小孩子上了学就会很苦,我不想让她这么苦,小时候就多玩玩吧。
在她的“放养”理念下,他们家依依如今也3岁半了,没有上过任何早教课程,她也没有在家教过孩子任何东西,更别提旅游外出等等,唯一的学习可能是看绘本,但是看绘本也坐不住,两分钟就跑了。
目前孩子的状态是:胆小认生、坐不住、看到书就跑、听到英文歌曲就大叫关掉。
在上海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大都市,在面对孩子上幼儿园都需要面试的现实后,我这位朋友终于意识到自己做的实在太少了。
和同龄的小朋友站在一起,才知道差距,这个差距不仅仅是孩子的差距,更是家长之间的差距。
所谓的“放养”,不过是父母给自己找了一个偷懒的借口。毕竟玩手机比耐着性子和孩子一起讲故事、角色扮演、学英语、做题目要轻松的多。
“学霸”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上早教班上出来的,是父母用心培养出来的。
只要是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从小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关键只是在于,作为孩子的父母,你有没有花这个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呢?
02、“学霸”都有什么特质?
1.专注力好
我观察了椰子早教班和幼儿园那些有“学霸”体质的孩子,他们都有同样的特点:坐得住、听的进、反应快。
看到这些特点就懂了,都在指向一个词:专注力
百度百科告诉我们:
专注力即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注意力缺陷,常常是许多学习差学生的共同特点。
其实通俗一点说,专注力就是,一个人能够在某个时间段心无杂念的只做一件事的能力。
看似很简单,实则很难,即使对于成年人来说,能做到的也是寥寥无几。
有心理学家针对人们的专注力做过一个实验:
他在一天的不同时段给来自83个国家的约5000名志愿者发送消息,让他们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然后回答三个问题-----
“你觉得心情怎么样?”
“你想的事情是正在做的事情吗?”
“如果不是,那么你想的事情是愉悦的,令人不快的还是中性的?”
最后的实验结果是:人们大约有47%的时间,都没有在想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而是在想其他的东西,可能是在回忆可能是在展望未来,但就是没有思考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对于孩子来说,注意力有多容易被分散可想而知。
因此,专注力好的孩子一定能从众多孩子中脱颖而出,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霸体质”。
2.求知欲强
除了专注力,孩子的求知欲也很重要。
除了坐得住、能专心,孩子还需要有主动学习、想学习的心,就像椰子经常会主动对我说:“妈妈,我们来学英语吧”一样,他有学习新知识的想法和动力。
其实孩子的求知欲天生就是很强的,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
可是长着长着,求知欲反而降低了,为什么呢?被父母给扼杀了。
“哎哎~别动那个啊,那个不能玩”
“小孩子不要问那么多,这是大人的事”
“这个现在跟你说了你也不懂,长大你就知道了”
这些话耳熟吗?如果耳熟就得亮红灯预警了。
学会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是父母的必修课。
03、如何培养专注力?
培养专注力主要包括视觉专注力(观察力)和听觉专注力。
1.培养观察力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可以买一些相关的专注力绘本,一般包括:在众多的图片中找出某些特定物品、迷宫、基础的逻辑推理等等。
根据书本内容带着孩子一起做、一起学,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另外生活中也可以引导孩子多观察:
“今天柜子上有有没有少什么东西呀?”
“这本书摆放的位置和昨天一样吗?”
类似的问题可以经常问,只需要父母多用心发现和引导。
2.培养孩子的听觉专注力
关于听觉专注力的培养,分享一个既简单又省时的方法:
给孩子讲故事前,告诉孩子只要听到某个词就要立刻重复出来。
比如一个关于小兔子的故事,要求孩子听到“兔子”这个词时立刻重复一遍。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极大的提高了孩子的专注程度。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在讲故事前提出问题,在故事讲完后,让他回答。
类似这样的方法非常多,只要家长愿意花心思,是可以想出很多类似的游戏的。
04、如何培养求知欲?
1.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
上文中也提到,孩子的求知欲天生都是很强的,只要父母及时给与积极的回应,而非无视和打击,都可以很好的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印象非常深的是陈美玲谈到如何教育三个儿子时提到:儿子曾经在在她做饭的时候问“妈妈,天为什么是蓝的”,她马上关掉炉灶对儿子说:“你问的真好,妈妈也不知道,我们一会儿一起去找答案”。
永远用一个积极的、鼓励的态度去肯定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会让他们乐于思考也乐于发问,能很好的保护求知欲。
2.父母要在学习过程中予以正面引导
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博士(Dr. Martin Seligman)的研究表明,孩子在8岁左右已经开始形成面对挫折的态度,其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父母在生活中的态度。
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受到诸如“你这道题做的真快”“你这幅画的色彩搭配的真好” 的肯定,孩子会更热爱学习,更有动力。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积极鼓励并一起完成,能让孩子更冷静的面对挫折。
而如果孩子总是被父母扣上类似“你看你写的字就是不行”“你看颜色都被你涂到外面了”“我看你这个数学也就这样了”的帽子,孩子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有问题也会不敢问,遇到困难也不敢说。面对挫折时,自然也会少了自信和从容。
所以,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只是看父母是否用心,是否使用了正确的教育方式去挖掘和引导孩子的潜能,让他也变成“学霸体质”。
让孩子坐得住、能专心并不难,难的是父母能持之以恒、积极努力的去培养。
我是椰子麻麻,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职场妈妈,热衷育儿知识和儿童教育的研究。
关注我,分享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