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说,没有努力,不担风险,未遍尝苦厄,人生将一事无成。
心理咨询帮助他人成长和改变,并实现其潜能,是非常美好的感觉。但是心理咨询是有偿服务,助人活动也是有报偿的。
那来访者为什么会来求助呢?求助的动机是什么呢?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处在痛苦当中,或者正在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处境,而且他能意识到痛苦在加剧,处境在恶化。
二是给来访者造成的痛苦程度远远超过了,对于寻求帮助的阻碍和畏难。这些阻碍会基于现实的考虑,比如获得帮助所需要的时间金钱,也会基于情绪考虑,包括害怕深入探讨问题,或在意他人对自己求助行为的评价。
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人不愿意寻求专业帮助。他们认为寻求帮助会觉得尴尬和羞耻,或是被认为情感脆弱或不成熟的行为表现。
大多数人都相信应该依靠自己,所有问题都应该靠个人力量来解决。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先寻求亲友们的帮助,最后一步才会寻求专业帮助。
那么,人们为什么最终还是来选择做心理咨询和治疗呢?因为做心理咨询和治疗带来的潜在益处大于所要付出的成本。潜在益处包括可以得到情感支持,可以得到帮助应对目前糟糕的处境,而需要付出的代价只是经济支出,和可能会有的羞辱感。
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助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探索情感、获得领悟,并使他在生活中做出改变。
来访者做什么样的改变,何时做改变,以及如何改变,咨询师要引导整个过程。
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矫正性的关系体验,就像重新获得父母的呵护一样,使得那些早期生活中与重要他人(父母)互动所产生的受伤害和不健康的体验得到释放和减轻,让来访者体验到和他人之间的一种健康、无害、亲密的关系。
咨询师有时候会通过给来访者提供问题的答案和建议,来助长来访者的依赖性。而有效的咨询,提供答案并不能真正帮助来访者。在改变的过程中,来访者需要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以便获得新的领悟,懂得哪些行为对他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只有来访者真正全面了解自己的处境,体验到相关情绪感受,才能找到对当前困难的解决方案。
助人的目标是鼓励和帮助来访者去探索和决定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把咨询师自己认为正确的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
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来访者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1.恢复阶段。恢复活力,幸福感提高。
2.修正阶段。使来访者症状缓解。
3.康复阶段。影响家庭和工作功能的烦恼减少,和不适应的行为减少。
那么,心理咨询和治疗是如何发生效果的呢?不同流派之间理论差异那么多,而就咨询效果的有效性而言却差异很小。
咨询效果可以从个人内部,来访者的人际,社会角色表现的改变来考虑。
内部的改变是指来访者内心发生变化,比如症状减少,自尊增强,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新的行为技能掌握,自信自如地表达,主观幸福感增强。
人际关系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来访者的亲密关系中,沟通得以改善,婚姻满意度提高,关系更为健康。
社会角色表现的改变,主要是指来访者在社会中承担责任的能力提高,工作业绩提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学校适应良好,反社会行为减少。
如果来访者在这三个方面都有所改变,他就会能够更加完善自己,肯定自己,更加接受自己的现状,能够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意识清晰,生活意义明确,与爱人亲密关系改善,工作更有干劲和积极。
心理咨询和治疗不等于要治愈来访者。因为人本身对孤独、自由和责任的恐惧,对死亡的焦虑等天然的存在性问题,心理咨询和治疗可能会加重来访者对存在性问题的焦虑。
心理咨询和治疗最终是为了增长来访者的自愈能力,增加内心的力量,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自信心提升,更加从容和坦然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