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说:“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于是,我们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最勤奋,最努力者,应该是最成功,获得荣誉最多那个。一直以来,我们中的大多数也是这么说服自己,并鼓励自己努力着和勤奋着。可是,慢慢地,我们却发现学校里获得荣誉最多的那个同学是平时我们觉得不怎么学习的,甚至看起来很轻松;工作中,平时加班加点熬夜的同事也并不是晋升最快获得领导赏识最多的。
此时,我们都产生了一个同样的困惑:“为什么我明明很努力了,上司还是不满意或者为什么成功的不是我?”
后来,我从一位职场大咖那里找到了答案:“努力和有成果,无法划上等号。太多的人,忙忙碌碌,其实都没有做出什么有成果的事情。”这让我想起了大学期间一位同学以及知名博主琢磨先生的经历。
大学期间,有个同班同学,天天早出晚归,可以说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对于学习实在很努力、很勤奋。在校期间,除了考取本专业的人力资源证书外,普通话证、教师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也被她收入囊中。班里的同学都很佩服她的勤奋和毅力,想着她这么努力,毕业后肯定能够找到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但是,毕业后,她却并未能如同学所想的那样顺利地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只知道她先是考了公务员,落选后又想着出国留学,后来还是没去成,就在一家小企业里先做着。
知名博主、企业培训师琢磨先生有次谈到他去一家企业做培训,到了之后,企业领导人问他怎么看起来这么累呢?之后他便拉着给领导人讲述了他一路的艰辛,怎么舟车劳顿、转了多少趟车,最终才到达目的地,而该企业的领导人只是点头和“哦”了一声就没了。后来琢磨先生才明白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他最关心的只是这场培训是否有效果,能否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并提高企业效益。对于培训师究竟如何辛苦准备课件、如何过来并不在他关心的范畴内。
原来一直以来我们都是用低效的勤奋和努力感动着自己,却从未用心去思考完成领导或客户期待结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只是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并做着自己感动自己的结果,却没有从领导或客户角度思考他们关心的究竟是什么。此时的我们或许并没有明白:“其实努力每个人都会,但努力的结果能够让领导满意,就很难”。因此,我们往往感动了自己,却说服不了领导和客户。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职场中人来说,明确领导或客户想要什么,再投入努力,会让我们的努力更加高效,更有价值。摆脱低效的努力,建立高质量的努力途径和方法,是规划我们的职业生涯以及人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