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在心中有一个暗自决定:要跟学生一起读书并完成读书笔记,多写下水文。
距离上一次写读书笔记已经很久,期间读过一些书,比如达拉斯的《情人》,看不懂居多没办法写出感受;贾平凹长篇小说《山本》,看了一半,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知道是我的文字鉴赏力进步了还是他被资本打败了;在袁哲生的《寂寞的游戏》里窥探抑郁症患者的世界万花筒,并体会到他对短篇小说的鉴赏力,称绝。
开学完成阅读的第一本书是桃桃送给我的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人间岁月长》。就在开学前的一天早晨,三位女士约早饭的时候,桃桃拿出一个布袋,除了一张符合我人设的精美书签,更有一本符合我人设的书籍。我再一次被这个家伙的用心感动,就在今天,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词来解释我为什么一直觉得她是一个很棒的人——周全,这种对朋友的周全是好多人做不到的。
作为读者给读者的建议是,去读一个作家的散文集或杂文集,不要读不同作家拼凑起来的散文集或杂文集,这样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一个作家的风格。
对季羡林先生的了解仅仅是语文教本里有一篇他的《夹竹桃》。对《人间岁月长》的希冀是从一位耄耋老人那里获知一些对人生困惑的知解。打开我阅读大门第一阶的作家是三毛,第二阶是日本作家松本清张。前者是自由没有修饰,后者是理性没有修饰。季羡林先生的文风显然都不是,主编将先生的散文分化为忆初心、怀师友、花解语、长歌行、幽梦记和有所思六个板块。我第一次发觉一本书的外在也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本书做得太漂亮太讲究了,有红色的蝴蝶页,有许多精美的插画,纸张非常厚实质感。内容上我非常喜欢忆初心、怀师友及有所思三个板块,最后一篇《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讲述了先生从1911年的出生到1949年全国的解放,先生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他亲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因为他知识分子的身份,又见识过中国近代史上其他一些有名的知识分子,这比读历史书更能了解到那些人物的鲜活性。但最初的希冀在书里并没有找到答案,先生也无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