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特别想吐糟一下有关数学“作业盒子”的感受

本来不想吐糟这么敏感的话题,可是,今天的感受,促使了吾,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懊恼。

老大写着语文作业,吾询问,今天没有数学作业吗?老大说:“没有呀!”

吾翻看“晓黑板”也没有通知,于是,又翻看家长群,群里有些家长和吾一样,也是不知数学作业,有位家长发来信息,说,是作业盒子,吾再次问老大,今天数学老师没有布置作业吗?老大依旧说,没有,吾也再次翻看“晓黑板”,还是没有布置,又打开作业盒子,才看见,有今天布置的数学盒子作业。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瞬间,感觉很愤怒,更多的是担忧,觉着现在的教育体制怎么成了这样,总是在矛盾中应试教育,限制孩子玩手机,怎么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布置手机作业?提倡孩子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每天课间十分钟还要做眼保健操,为什么还要在手机上布置作业尼?

记得老大在刚上一年级时,吾就特别反感这些所谓的新时代产品,只是,大众趋势,不得不照做,不得不配合,不得不压抑内心的不满,吾们只是平头老百姓,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到学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孩子。

可是,越来越失去了原有的初心,没有了孩子动手写作业的机会,没有了最初的味道,没有了太多……

有了不该有的电子产品代替了手写板的字迹

有了认为是好的练习“数学盒子”的替代

成人在疲惫不堪时在无数个原因下都会“不自律”的。

更何况是处处充满好奇心时时都想玩的“孩子”尼?

有没有想过?有些家长为了生计,为了生活,或许不会天天陪在孩子身边时,有谁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用心盯着孩子写作业尼?是家里的老人吗?老人要是不会用智能手机怎么办?退一万步说,即便是老人会用智能手机,OK!没问题,那接下来,要是老人,没有盯着孩子,孩子偷偷用手机玩游戏尼?那岂不是正在毁坏一个祖国的花朵吗?

事实如此啊!并不是矫情,并不是多事?作为80后快奔四的吾,每天除了上班家务,全是孩子,放学写作业是首要任务,就这样,吾还得天天盯着,时时刻刻都在喊着唠叨着,更何况,老大还算是比较听话的孩子,吾都如此的不堪一击。

难以想想,那些比吾还忙,或许不在孩子身边的家长们,孩子是如何去完成作业盒子的?没有监督,会认真完成吗?会有温故而知新效果吗?会在做完之后偷偷玩游戏吗?

一系列的问题,一拥而上,思绪万千,困在此地,不得不吐糟吐糟!

其实,知道不是老师的问题,老师每天也很辛苦,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汗水的付出。

只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怪不得任何人,吐糟之后,吾们还得照做,还得继续,为了孩子嘛!一切都是值得的!

每次家长会,都很喜欢老大班主任王老师的讲话和独特的思想见解,每天让孩子们自己记作业,读书20分钟,都是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好办法,为这样的老师点赞!

吐糟了这么多?还请看见吾文章的亲们海量,只是有感而发,真实写照。

说一千道一万尼,吾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士,但是,是最能感受到教育重要性利弊性的广大群众之一,在改变教育体制的时候,能不能考虑一下大众的需求?能不能考虑一下孩子真正有意义有可行性的作业路子?以动手能力为核心的前提,做到课后“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也让很多家长们不要懊恼与这些所谓的能锻炼孩子思想活跃的“作业盒子”当中,才能起到真正的“家育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而达到让孩子在不受外界干扰情况下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目的。

或许这个“作业盒子”撇开其他因素来考虑,可能是个好的发明,可行性强点,可是,在孩子的现实操作中,确实,存在了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只不过,吾是大胆放肆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已。

以下是吾百度过来有关“数学盒子”的各种吐糟,有时间的家长们可以看看。

吾也是“关东面前耍大刀”的拙劣见解,有幸看到此文的,有着同感的友人们,还请多多指教?提出宝贵的意见?如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