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是享誉世界的投资大师,其地位与巴菲特不相上下。
他有过一本著名的投资著作《决胜华尔街》,我曾认真读过,至今收益。关键是,这本书中的许多理念不止适用于投资,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决策。
他曾提出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超市的蔬菜水果涨价时买的人少,降价时买的人多。为什么我们在投资时,却反而容易去追买那些涨价的股票/基金呢?
当一个项目正在涨价时你再介入投资,那么无论你获益与否,都已失了一筹!所以,重点是发掘那些有价值的,但少有人关注, 价值仍未大幅增长的项目。
无论投资股票/基金,还是投资一个创业项目,重点都在于此。所谓“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至少你应该在风吹起来之前抢先把猪放在那儿!乱风迷眼时,还怎么飞?
以下是彼得林奇的投资箴言中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三条,一旦能熟练掌握,发掘潜力股不是难事,赚钱也不是难事!
a. 只买你最熟悉的公司的股票!
彼得林奇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即在小学里教授投资知识,并让小学生们模拟投资股票。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小学生的成绩竟然比大人们做得还好。
核心秘密在于,孩子们只会买那些他们熟悉的商家的股票。比如玩具商,零食厂商等。如果一个玩具商做的玩具大家都爱玩,但股价没有那么高,那么选它就肯定没错了!
这是一条至理名言。只有一对一家公司足够熟悉时,你才能做出足够理性的决策。多少股民就是因为盲目跟风,而导致大量损失。
相反,一家好公司即使在熊市中遭遇陷境,但只要它的核心业务优秀,那么用不了多久,它仍然还会翻身!
b. 只买那些商业模式最简单的公司的股票!
彼得林奇的原话是:只买那些用蜡笔也能画清楚商业模式的股票。
大道至简,真理是赤裸裸的;而商业原理也一样,最简单的模式通常才是致富之道。例如华为公司在某些项目上能取得世界领先的地位,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超前的商业模式。
任正非的原话是:“把产品做好,才能有人买。”研发——>生产——>销售,就是这么简单。用足够多的努力踏踏实实做本分工作,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足够的努力创造优秀的产品,以产品取胜。
而相反的例子:贾跃亭的乐视在失败之前,一直吹嘘乐视打造基于视频产业、内容产业和智能终端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完整生态系统的生态模式,与各种宏大布局。发布会召开的频率极高。最终却跌倒在地,再也没能翻身。
世界虽复杂,但最终只有实干家才能取胜。
投资大师的眼光往往最毒辣,看到最后,道理同样至简。
c. 只买那些低调朴素而业绩良好的公司的股票!
彼得林奇作为职业的投资人,一定会对将要投资的公司有足够了解(见箴言a)。因此,他甚至不惜不远万里去亲自去拜访一家公司(虽然有可能会被拒之门外)。
他在书中提到,在业绩差不多的状况下,那些尚未足够优秀,但办公室已华丽阔绰,各种新闻不断被制造的公司,往往最终会失败;而那些作风朴素,从办公室装潢到对外舆论都简单得超出想象的公司,通常会取胜!
做公司,与做人的道理,也是相同的。
会说话的鸟儿都飞不高。
看完这三条箴言,你有什么想法呢?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