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 第1章 正确的方法

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鲁道夫·德雷克斯

为什么以前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对今天的孩子却不再起作用?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在以前的孩子们中普遍存在的那种责任感和上进心呢?

今天的成年人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

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

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需的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管教方式

管教方式     定义   父母或老师的态度

   严厉型

(过度控制)

有规矩但没有自由没有选择

“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

“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

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

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

   娇纵型

(没有限制)

有自由但没有规矩无限制的选择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我们没有规则。

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正面管教型

(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

有规矩也有自由

有限制的选择

“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

“我们一起来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

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

当我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有趣现象

      那些控制型的家长常常责怪自己的孩子没有责任感,而没有认识到正是他们自己在训练孩子不负责任。

      同样,娇纵也是在教导孩子不负责,因为无论是孩子或是大人都放弃了责任。

惩罚

punishment

荒诞的观念:若想要让孩子表现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更难受?

1.父母和老师们坚持使用惩罚手段的首要原因之一,惩罚短期有效

2.他们担心不惩罚就只能娇纵孩子;他们害怕会对孩子失去控制;害怕没有尽到作为家长和老师的责任。而且,惩罚很容易

3.他们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惩罚造成的长期效果—四个R

1.愤恨(Resentment) ——“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 ——“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 ——“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惩罚无助于孩子培养归属感和价值感。


研究表明

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我是一个坏孩子”,并会继续扮演“坏”的角色)。

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可能会变成一个讨好者,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 )。

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

正面管教

     “管教”(discipline)来源于拉丁文discipulus或disciplini,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或“受尊敬的领导人”。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能力。

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重要性?(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和善与坚定并行

      现象:很多家长或者老师难以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 的原因,当孩子“故意惹恼他们”时,他们觉得不应该“和善”。 或者他们不知道“和善而坚定”是什么样。

“和善”

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

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坚定”

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冷静,走开

     大多的父母认为在生气时就要解决问题。其实,在生气的时候,人们接通的是“原始脑”。

要么只有“

(争夺权力)

要么“

(后撤,并且无法沟通)。

单独相处,待冷静后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检验是否真正是孩子的感受。“宝贝儿,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

“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

3. 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

4.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

   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的怒气的其他方法。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

相反相吸:

当一个家长和善,而另一个坚定时

现象

偏于宽大的那位家长觉得自己应该更宽大一点,以弥补另一位的刻薄和过于严厉。

偏于严厉的那位觉得自己应该更严厉一点,以弥补另一位的粘粘乎乎、过于宽大。

        他们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并为谁而争吵。

解决方法——定期开展庭会议

制订和实施限制

现象

       大多数父母自己决定制订哪些限制,然后自己承担起实施限制的责任。

解决方法—— 让孩子参与进来

你们可以一起做头脑风暴,制订孩子看电视、晚上外出玩耍或做家庭作业的限制。

      让孩子参与讨论,为什么限制是重要的、需要什么样的限制以及每个人为实施限制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管教”这个词常常被误用。很多人把“管教”和“惩罚”划等号,或...
    Sting阅读 2,102评论 0 2
  • 本 期 解 读 本 期 解 读 《正面管教》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
    饮水思源806阅读 3,384评论 3 13
  • 《正面管教》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
    Linda没伞的女孩阅读 1,556评论 0 9
  • 和善而坚定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 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
    让爱在每一天阅读 1,672评论 0 2
  • 学佛要坚持自己的理念,今天我学佛了,就要好好学,不管怎样我都要坚持学下去,不管人家说什么话我不听,我就一门心思的好...
    佛言小秘书阅读 4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