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为这场战役对彭总颇多指责,其实这些人都不明白彭总发起这场战役战略构想是什么。
彭总调集绝对优势兵力企图全歼冈崎大队目的远非要打掉日军一个大队那么简单!
八路军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必然面临日军的扫荡与围剿。
简单的说,八路军与日军的关系就是渔网与鱼的斗争——八路军是鱼,日军是渔网——
对于日军而言,自然是希望渔网的缝隙越小越好;对于八路军而言,则是希望渔网的缝隙越大越好。
渔网缝隙的大小取决于编制渔网绳索的粗细。
越细的绳索编织的渔网缝隙就越小,反之,绳索越粗编织的渔网缝隙就越大。
这个绳索的粗细就是八路军与日军斗争的焦点。
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围剿一定要多路分兵,拉网式对根据地进行扫荡。那么,日军每路分兵多大就决定这个渔网的“绳索”的粗细。
在1940年日军对八路军根据地的扫荡一般是以一个日军大队(加强营)为一路。
如果在关家垴战役八路军如果能全歼冈崎大队——则意味着一个大队的日军“绳索”是不安全的,是有可能被“鱼”撞断的。
所以,未来日军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就只能每路分兵使用比一个大队更大的部队——也就是使用更“粗”的绳索。
这样日军编织的渔网就会有更大缝隙,就更有利于八路军运动。
这就是关家垴战斗虽然伤亡惨重彭总也要坚持全歼冈崎大队的原因。
可惜八路军拼尽全力也没实现全歼冈崎大队的目标。
所以,在关家垴战役之后日军对根据地扫荡就放心分兵,只要兵力达到一个大队就能在八路军根据地横冲直撞寻找八路军主力作战,给敌后抗日战争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后来在冀中平原扫荡中,日军甚至敢分兵以一个中队(连一级单位)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日军分兵越细,就是渔网编织得越密,八路军运动就越困难。
在最困难的时候,八路军一个主力团甚至要化整为零以班为单位才能躲过日军的扫荡,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八路军一个班的悲壮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