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用我的说法叫“老家”。也许现如今那个叫做老家的地方早已面貌尽改,全然没有了儿时的样子,但曾经发生在那里的很多故事,却永远留在了自己的记忆当中。
我的脑子里总是有一幅这样的画面:落日余晖,层云尽染,微风吹拂,水面涟漪不断,两个人老人并排坐在小土坡上,一句话也不说,像似在欣赏着傍晚的风景,又像似在照看着寸草滩上自家的那几只羊羔......那个画面的整体感非常协调、非常美。这样完美的画面,不是我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我上高中时,在放暑假回家后看到的。记得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我家屋后的空地上,观察了他们许久许久,画面中的两个人是我的大爷爷和大奶奶。我之所以观察的那么出神,完全出于好奇心,因为村中流传着他们年轻时很多的爱情故事,我觉得特别有趣。那个时候眼睛望着他们的背影,可是自己心里却在琢磨:到了这个年龄,大爷爷大奶奶之间到底还有没有爱情了?
据老人们讲,大爷爷和大奶奶年轻的时候都非常出众;大爷爷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虽年纪轻轻,但已经是村里的支部书记,而且在村中颇具威望;大奶奶是村中出了名的大美女,两根麻花辫儿长及至腰,雪白雪白的的确良衬衫总是浆得很展,脚上总穿着自己缝制的大花鞋(鞋上的花是自己亲手绣上去的)。你肯定会以为这样一对郎才女貌的绝配,爱情亦会顺风顺水,实际上正好相反,他们一开始并没有在恰好的年龄遇上最好的对方。大爷爷家一直给他养着一个童养媳,据说那个童养媳模样也很俊俏,但是就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而大奶奶初嫁的是村中少有的一个公家干部,这个人的个子比我大爷爷还高,长的比我大爷爷还帅,总是梳着大背头,额头非常高,即使是我们长大后初见,他衰老的模样中的依稀可见当年帅气的踪影,那时候已经都五十多岁了吧。
所以我一直很奇怪大爷爷和大奶奶是如何重新组合在一起的?那个年代,社会风气普遍很封建,结了婚以后,那真是必须做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根本就没有重新选择的可能,即使大爷爷和大奶奶婚姻如何的不幸福,暗地里又有多么相爱,但是如果想光明正大在一起,那比登天也难。带着很多很多问题,我有机会就和村里年长的亲戚们问询他们的故事,主要想知道答案。原来是刚解放那会儿,国家实行无条件离婚政策。大奶奶为了摆脱恶毒婆婆导致的不幸婚姻,自己给自己浑身抹上蓝墨水,然后跑到乡里面说是遭受家庭暴力了,非离婚不可;大爷爷因为是包办婚姻,所以和媳妇之间根本就没有建立起夫妻之感情,最后一驾马车,就把童养媳妇送回了娘家。
大爷爷大奶奶突破重重困难,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大奶奶年过五十后,得了一次严重的脑中风,导致半身不遂,从此右侧身体落下了不能治愈的残疾。在很多人看来,大爷爷遭此变故,对待大奶奶的态度肯定会有变化,结果却出乎大家的意料。大爷爷开始学着做饭洗衣,全心的照顾老伴儿的生活起居。到夏天时,大奶奶隔三差五的要吃米凉粉,大爷爷一点不嫌麻烦,顶着烈日炎炎在外面的灶台上做米凉粉;老两口有时去村南头的亲戚家串门,透过我家的窗户,总能看到大爷爷走两步就停下来了,回头等着老伴儿,不时还用胳膊搀扶一下;每年正月的时候,我父母亲总要叫长辈们来家吃饭,饭桌上大爷爷对大奶奶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看到好吃的肉总是先夹到老伴儿碗里,如果赶上肉炖得不够烂,大爷爷就会想办法弄成小块再夹给大奶奶。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可以看出老两口之间的深厚感情。
大爷爷八十二岁那年,得了胰腺癌。开始他不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后来看到救治无望,在大爷爷的再三追问下,他的大儿子向他说出了实情。大爷爷听了后“噌噌”几下就把输液管揪了,然后对儿女们说:得了这种病还治啥?瞎花钱,留着给你妈花吧。听我父亲说,大爷爷最后的时光完全拒绝让大奶奶靠近,掖被角这样的事情也不让。别人的理解也许是,大爷爷终于对老伴儿厌倦了,但是我却有完全不同看法。大爷爷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绝大奶奶的念想,否则他先走一步,留下生活不能自理老伴儿,估计会在无尽的悲伤和思念中度过余生,他不放心也不忍心啊。躺在病榻上的他,唯一能为老伴儿做的就是“绝念”了,希望自己去世后,老伴儿能像从来没有过他这么人一样,好好淡泊地活下去。
这就是老一辈人的爱情,想来很感动,在他们的生活里,真正做到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上面提到的那幅画面,就发生在大奶奶半身不遂以后,那时候我想过他们之间还有没有爱情?最终的答案是肯定的。爱情落实到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一生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心手相牵、不离不弃,那我们对他们之间的爱情就会笃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