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道《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

承教,谕以“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此贤者虑之熟矣,尚何俟小子之言!然尝思之矣,敢贡其说于左右。

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

  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己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也。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哉?

  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易》曰:“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苟规规于外诱之除,将见灭于东而生于西也。非惟日之不足,顾其端无穷,不可得而除也。

  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今以恶外物之心,而求照无物之地,是反鉴而索照也。《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孟氏亦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

  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是则圣人岂不应于物哉?乌得以从外者为非,而更求在内者为是也。今以自私用智之喜怒,而视圣人喜怒之正为何如哉?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唯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

心之精微,口不能宜,加之素拙于文辞,又吏事匆匆,未能精虑,当否,伫报。然举大要,亦当近之矣。道近求远,古人所非,惟聪明裁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参加#青春不一YOUNG#征稿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
    w再睡一夏阅读 918评论 8 13
  • 前些天,市面上很火的一个电影《夏洛特烦恼》里面有这样的一句台词,这句话是已经失意的夏洛对自己的老同学傻春说的...
    简之雅阅读 4,636评论 0 1
  • 本月主题 完成进度 1.备战后官湖-月跑量 21.71/80 ...
    颖字阅读 161评论 0 0
  • ​​“金”是什么鬼?土豪狂欢?海天盛宴?土豪不假,只不过并非挥金如土,酒池肉林的土豪,而是来了一队分疆裂土,撼天动...
    莱耝阅读 195评论 0 1
  • 《你笑起来那么甜》(人物介绍) 许霖羽(本小说女主角):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大众心中的文静女生,因电视剧《你...
    默霖girl阅读 79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