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传记里,除了讲述廉颇、蔺相如的故事之外,还涉及到了与二人同朝为将的赵奢。因解瘀与之围他被赵惠文王赐号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并列。赵惠文王死后,其子孝成王继位。在秦、赵长平之战中,秦用反间计,让赵孝成王不用廉颇而改用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赵括不善用兵,被射身亡,数十万赵国降将被秦坑杀。
那么,大将赵奢之子赵括何以兵败如此惨烈?书中指出了赵括为将的三大缺陷。
一、纸上谈兵,无真才实学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就是太自信,以为自己熟知兵书,把带兵打仗看作一件很平常、很简单的事。赵括曾与其父亲赵奢谈论带兵打仗的事,对父亲的提问能对答如流,但是赵奢并不看好他。赵括母亲问为什么,赵奢说,用兵打仗是一件要人命的事情,而赵括却把它说得那么容易,赵国不用他为将则已,如果用他为将必然兵败。赵奢说赵括论兵“易言之”,就是说赵括太调以轻心,太自以为是,太心气浮躁,头脑太简单,看事太容易,虑事不严谨。这样的人带兵打仗,必败无疑。
无论做什么事情,心高气傲,浮躁粗心,缺少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缺少谨慎务实的作风,都不会成功,偶尔成功也是侥幸使然。为将带兵更是如此。
二、修养不足,不睦下属
赵括至败的另一个原因是个人修养方面的问题。“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而他的父亲为将时,“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赵括没有像他父亲那样走群众路线,不愿亲近部下,不能放下身架深入士卒,与士兵打成一片。将士不同心,战斗力自然不会强。将士同心,铁板一块,才会无坚不摧。
三、品行欠缺,贪恋财物
赵括还有一个方面不及他的父亲,就是在对待财物的态度上。赵奢把朝廷赏赐自己的东西全部分给兵士和自己军队里的下级官员,一旦接到军事命令,就全力以赴地投入战备,不再过问家事。而赵括则是“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太贪恋财物,占尽利益,没有与部下共享的气度。并且缺少专注做事的精神,不太拿工作当回事。
正是以上三大缺陷,使得士卒离心,战斗力全无,让白起出奇兵将其打败,最后被秦军射杀身亡,兵士也跟着遭殃,落得个被坑杀的下场。
战场上狭路相逢勇者胜,队伍的战斗力很关键。能把将士之勇开发出来,这是为将的所应研究的事情,是大将应具备的才能之一。而一个象赵括那样才能不及,品行不足的人,即使阴差阳错当了将军,也只能是危己害人,误了大事。
现代社会对领导干部提出德才兼备的要求,古时兵书上对为将的也是提出各方面素质要求的。除了具备与职位相称的才能之外,为将的个人性格、品行、心智也是影响是否能打胜仗的关键因素。
《三国演义》中马谡失街亭也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案例,与赵括用兵有相似之处。马谡人虽然不错,与诸葛亮很拉得来,但却未悟透用兵妙,属于才能不及;关羽则属于性格存在缺陷,傲上亲下,重情重义,武艺超群,曾为刘备创业建过齐功,但就有一点,太争强好胜,太自以为是,太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结果大意失荆州,丧身于自己的性情太傲的弱点;刘备的失败则是太感情用事,为了给关羽报仇,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举国之兵倾城而出,把军事力量几乎挥霍一空,让蜀国元气大伤,算是情令智昏的典型例子。
要说为将的,有个人很厉害。就是诸葛亮的老搭当司马懿。
司马懿在与诸葛亮交手几次大败后,深知自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便不再轻易与诸葛亮正面交手。诸葛亮用各种办法激他出兵,甚至于用女人的衣服羞辱他,司马懿仍能心静如水,稳坐钓鱼台,任你诸葛亮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这是司马懿为将的明智之处,也是心智修炼功底深厚的表现。虽然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但带兵打仗并不只是拚得匹夫之勇。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太多了。司马懿能深悟“诡道”二字的深意,对用兵存有敬畏心,知其不可为而不强为,耐住性子等待时机,结果笑到了最后,很厉害。
【365无戒日更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