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那就是四十几年前啦。
在稀稀拉拉的鞭炮声中过了元旦,没几天,期末考试,然后发榜拿了三好生,就开始天天数着日历牌盼年啦!
每天都会星崩的传来小鞭的“嘣,嗒”声,提示着年越来越近啦,都是男孩子才能鼓捣那些,我们只有躲在门框里远远的看,也只有三十晚上吃过饭,七、八岁时的年夜饭有啥都不记得啦,老爸会带我们俩在楼梯口放两个“鸭子鞭”,那种很大个的鞭,也有“啄木鸟”纸皮的,估计都是他单位组织工会活动时的奖品,是单个的用小纸盒装着的,好像都被老爸珍藏啦好几年,每次过年时拿出几个逗我俩玩一下。
大概是我三年级的春节前吧,我攒啦好久的几毛零花钱,跟姥姥一起带着老妹去副食店买菜,看着鞭炮摊子,有一种带塑料底座的小礼花,就买了俩个,姥姥当然是反对,争执啦一下,但是老妹已经一手一个握在手里,也就只好应允啦,那年的年夜接神,就格外隆重,不过贫瘠的年代,也不舍得灯火,八点半那样吧,吃过饭,老爸带着我们在楼梯口的挡墙上把小礼花放了,好靓丽呢!九点过就睡了,从来没等到过夜里十二点接神。
再后来,我读初二时搬家,家里的经济形势也好转,胆子也大了,兜里有了几个零花钱,就开始自己买鞭啦,一直到1994年沈阳禁放烟花爆竹,十多年吧,每年都买一小挂五百响的小鞭,大概一块几那样吧,那时候有一百,二百,五百,一千响的,一千的太贵,一般都是人口众多男孩子多的大家庭买,要是单买五个一百的,肯定比五百的贵啊!即便后来工作挣钱了,都是大大姑娘啦,还是每年一卦五百响,即不浪费钱,也是应啦仪式感!
吃过只有大黄米加点小豆煮啦拌糖的腊八饭,开启盼年模式,我开始有条不紊的帮妈妈采购年货,开始还是凭票供应的,当然还要有一卦五百响。买回来以后,我会精心的数一遍,肯定要比五百多几个,那时候可没有缺斤少两的事情,然后小心翼翼的断成五段,后端赶紧用做活的缝纫线扎紧,再接出去一段线做个环圈,前面拆掉一个,露出一点引线。拆下来的几个零头,就胆肥的学着男孩子那样用手拿着,在香上点燃,那时候鞭的引捻燃的很慢,看着引捻哧哧响,快要燃尽时一甩手,在眼前的空中爆出火花,红纸屑飘落……,觉得好兴奋呢,那时候我都十四岁啦。
这挂拆零的红色小鞭,伴着我们走过整个中国大年的仪式感!
小年——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开始倒计时中国年,这天,妈妈通常不会早下班,一般回到家会六点半多吧。我这天也不会出去,在家把能做的事情都做好,等妈妈回来,搭把手做菜,一般也是四个菜,炖大王鱼,鸡蛋炒蒜薹,炸萝卜面丸子,糖醋苏白肉(就是肥肉啊)!那时候唯一的青菜就是蒜薹,还是凭副食证供应的,一家大概二斤,还要留一半到年三十儿呢,鱼也是凭票供应。要是能碰巧买着速冻豇豆就是老新鲜的事儿啦!
饭菜端上来时,基本就得八点半以后啦,我会用竹竿挑上一百响小鞭在阳台上放了,噼里啪啦中开饭,老爸也会乐呵的给我们讲讲他小时候在农村爷爷家,这天要把贴在锅台上方的灶王爷请下来,烧火时一起点了,拜托他老爷子“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其实也吃不太多啥饭菜,然后再认认真真的吃上一支脆管糖替灶王爷甜甜嘴!
年夜饭——大年三十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流传千古歌谣,一晃就数到“三十晚上熬一宿”。
童年的日子都是从从容容的,寒假没有新书没有补习班,留点作业都是把学过的书上题目再做一遍,几天就突击完了。妈妈会给我们做新衣服,内衣就不一定全新啦,直到我自己工作以后才有能力说置办里外三新吧,总之年三十这天都会准备好要换的新衣服,传说三十这天太阳落山就不能出门啦,小心年兽嘛!那时候家里没有条件洗澡,只能在春节前几天找个机会去妈妈单位洗一下就算干净一年啦。
三十这天,我也不会出门,我自己在家把头发洗干净,再洗脸洗脚,约四点多吧,站在五楼的窗前,从前面几座楼的缝隙,望着远远西沉的太阳,非常有仪式感的看着一年最后一次日落……,妈妈大概三点钟会下班,回到家也得天煞黑啦,我帮妈妈一起做饭时,已经有些邻居都开年夜饭啦,鞭炮齐鸣,此起彼伏,我俩总是有些急,有些年呢鱼就做的不太好,成啦炒鱼,总要比小年多两样菜,基本得八点吧,我照例用竹竿挑上第二个“一百响”,燃鞭开饭!
午夜——接神
吃过年夜饭,开始包饺子,全家齐动员。1983年开始有春晚啦,一边包饺子一边看节目,顺便守夜。这一年第一次坚持到十二点,震耳欲聋像开锅一样哔哩啪啦的大小炮仗,如电闪雷鸣,再夹杂着蹦爆米花一样的二踢脚上天,我小心翼翼的站在阳台上,竹竿子挑上第三个“一百响”,在闪光中小心翼翼的用香点着,在我眼前爆开的时候,远处的声音都成了陪衬,电视里传来李谷一甜美清脆的《难忘今宵》,真是心跳过速,激动自己又长大一岁啦!
大年初一 ——拜年
“大年初一走一走。”三十儿睡的晚,初一早上一个懒觉到九点,早起吃饺子的鞭炮声叫醒,老妈煮饺子当儿,我也已把第四个“一百响”消灭。
吃了饺子,赶紧到邻居家拜年,恭喜发财糖块拿来,东走西窜,互相回访,有些几十年的老邻居,还要显摆一下自家又新添啦什么家电摆设,啥新鲜窗帘桌布,好不热闹。
拜过邻居,十点多钟,全家出发,去三姥爷家团年,一年也见不上一面的所有亲戚聚在一起,也经常有值班加班缺席的时候,三姥爷家也是做出两大桌子几十道菜,把攒啦一年的好吃的统统都在大年初一吃掉了!
大年初三,我们再去姥姥家大吃一顿。我也欢喜的蹦蹦跳跳,吃了那么多营养美味,赶紧练练,长大个噢!
大年初五——破五
“破五,送穷神、接财神”,假期的最后一天,早上恋恋不舍的起来,挑上最后第五个“一百响”,随着红纸屑飘落,激动啦好些天的心情也趋于平稳。
吃过饺子,打扫卫生,假期最后一天,也许会出去逛逛街,去公园看看冰灯,天增岁月人增年龄,还得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新的一年,得有更大的收获。
后续
1995年,沈阳开始禁放烟花爆竹,那一年的春节,就像过了个假年,特意买了一盒鞭炮声音的录音磁带,在开年夜饭前放了一段录音,那年的饭很丰盛,大鱼大肉十几个菜,却没有吃出年味。
过了好些年,好像是2003年,开始限放,那种红色小鞭没有啦,全部都是大个的大地红,说是一千响,有八百就不错啦,不到十块钱也不算贵嘛,家里几个人都会去买,肯定超过五挂,这鞭的燃捻特别快,单只鞭的捻也特别短,根本不能手持燃放,只能放在院子里地上,点上以后,吡叭几声就完了,好像没有小时候的“一百响”时间长,特快。
豆豆小时候,还是喜欢鼓捣些。有一年,正在热播电视剧《为了新中国前进》,好像是2010,开年夜饭前照例要放鞭的呀,只是谁也不爱动弹不想下楼,我只好故技重演,用杆子挑上一卦鞭,伸出阳台窗,不知道这鞭是咋回事,刚刚点上没响几下,就把中间的捻给蹦断啦,一大截掉进阳台里面,给我吓懵了,赶紧关上阳台门。正在厨房收拾的老妈一看,担心放在阳台上的年嚼货,一个健步打开门冲上去捡起乱蹦的鞭炮从窗户扔到楼下,那些放在地上的肉也还是被蹦上很多烟灰。我们都大叹,老妈可媲美炸碉堡的英雄呢!
随着豆豆长大,开始鼓捣手机,对鞭炮也渐渐失去兴趣,而街上的摊子也越来越少。开始几年,楼下几百米长的胡同有三个摊子,不知不觉年年在减少,只能到跨啦两条街很远的摊子买,去年那摊子也黄了。我们住的老院子,有能力的都买新房搬走啦,剩下的都是留守老年吧,这几年的春节也几乎没有鞭炮声。
流传几千年的年俗,不需禁止,也在慢慢消逝,随着年龄变老,也不再激动天增岁月啦,天天可以下馆子叫外卖,却越来越啥也不爱吃,日子平平淡淡,过年,好像就是放个假休息……
卉2019.01.12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