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愚蠢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既蠢又坏

文 / 金泽香

端午节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现在想来是两个专门运营公众号的抄手通过搜索“伍继红”之关键词看到我的文章《领低保的人大学生伍继红,折射现代教育之困》,留言申请转载,看其措辞诚恳便在后台向二位开放了可转载的权益。未想,待二位发布后,发现转载全文不说,竟然连署名都不留一个,其中一位还加上自己的介绍与“打赏”的按钮。

如此光明正大剽窃他人文字,令我颇感惊讶。立即发消息请其删除,所幸二位并未耍无赖坚持。此事就此罢了。

由此我想到一句流行的网络用语,十分精到“蠢没什么,与蠢比起来,既蠢又坏才是最可怕的,等同大恶。”

针对上述盗用我文章的二位,可能有人说他们一点也不蠢啊,天天写文章多累啊,四处找文章拼成一篇,照样能吸不少粉,省事又见效。如果从耗时的层面来讲,这样确实省事一点,写文章是费脑的事,找内容不过是手工活。并且,我这坚持写原创文章的公众号之粉丝远远不及他们。从时间成本与短期效益上,我确实没他们划算。可问题是,我若长期坚持思考、练笔,那么因此而存贮的精神财富不见得比他们少。需知,人之思考犹山涧清泉,思考不止,水流不息。每一个灵思的喷涌,似汩汩绽开的水花,滋润每一根血管与神经,流向五脏六腑,拓宽眼界,畅达心绪。于此,还有什么亏损之说。倒是他们,今次我并未与之计较,若继续不尊重原创,四处剽窃,难保下次不翻船,被人举报封号。做坏事总是有代价的。

每一个恶行的背后,基本有蠢的成分,即便此人头脑再怎活泛机警。相对的,每一个愚钝不开化的人,势必会干出几件穷凶恶极的事。

前些日,一则女大学生被拐进山里17年嫁作他人妇,几欲逃脱被抓回,致神志失常的报道引起众人关注。最令人苦笑不已的是,当父亲终于找到日思夜想盼了17年的女儿时,当时买下这名女大学生的老汉居然做出可怜楚楚之模样,一面唤女方父亲“爸爸”,一面声称是他当时好心收留的她。女方父亲看其困苦,不欲与之理论,随即带着女儿离开。此事件中的老汉,便是典型的既蠢又恶。

社会道德准则中,强者帮助弱者理所应当,怕的是弱者以可怜的姿势藏匿反扑的恶心。

农夫与蛇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农夫将快要冻死的蛇揣进怀里给予温暖,谁知苏醒后的蛇一口咬死农夫。毫无疑问,寓言中的农夫与蛇分别是蠢和恶的代表,二者交汇,造就最后的悔不当初。农夫若慎重考虑到蛇之凶狠的天性,施以援手时,不是将蛇揣进怀里而是放入树丛或其他可取暖的地方,或许不致丧失性命。结合上述个体所代表的蠢与恶,农夫与蛇的故事进一步说明:某种程度,蠢激发了恶,施以援手时,唯有洞悉事物之复杂性,给予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帮扶,或许是最优的方案。

非紧急关头,除忘我的见义勇为之外,面对善与恶,我们都需具备洞察力与理性思维,善恶无有分别,不分大小、男女、聪愚。

聪明人不一定巧言令色,愚笨人不一定朴实纯良。但与聪明人的恶比起,愚蠢的恶更像一把并不锋利的钝刀,此种钝刀威力惊人,带来的痛苦迟缓而深重。我们既没必要因此冷漠自保,因为让善意流通是为了彼此的互换,我们终有需要求助的时刻;也没必要盲目关切,过度的热情反倒是别一种愚,它似化学成分极可能激发潜在的恶,这种恶可能是明目张胆的索取,也可能是惯于接受的依惰。

因此,为减少遭逢“既蠢又坏”的境遇,面对个体“蠢坏”者不仅需提高警惕,同时需省思,防止成为像农夫那样的善愚者,从而激发另一种无法挽回的恶。



写字不易,如需转载至其它平台,请留言联系,请署名,谢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三月鱼 回家的路上,听一档广播节目,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吃什么,最幸福? 很多听众进去留言: 有人说,此刻在和朋...
    653e0adfb5bf阅读 408评论 0 0
  • 高考之前 ,学习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字,无论是初中背着两个沉重的书包在夕阳下奔跑的我们,还是高中课桌上做不完的习题...
    不知名的菠菜同学阅读 289评论 0 0
  • //加环境变量;D:\Program Files\mongoDB\bin注:不要漏掉前面的分号 //安装Mongo...
    heachou阅读 228评论 0 1
  • 那日之后,我再没有见过她。 我记得那年那日你手上的声音和你的笑 我想那时候的开始,是我深深爱上你的永远。 那日清风...
    林准北阅读 1,1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