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3亿中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十多年前,李阳疯狂英语,在中华大地风靡一时、“阳粉”无数,李阳的句句豪言壮语,也深深地印刻在一代学子的心中。而今,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这样一种疯狂的学习方式,最终被历史的黄沙掩盖,已经鲜有耳闻了。随着疯狂英语的没落,李阳本人,也离了婚,宣布加入直销,最后去少林寺当了和尚。
我们不禁要问,疯狂一时的疯狂英语,为什么没有继续疯狂下去?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李阳本人性格缺陷。他演讲时透露出来的张扬个性,可见他的骄横放纵,这样的人就会众叛亲离啊!他不是还打老婆吗?说明道德上也有问题。但事实上,他的夸张表演却让他获得了很多粉丝,学员们也更愿意把家暴和英语两者分开。二说是,他经营不善,在教育品牌层出不穷的今天,疯狂英语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必然导致失败。这个可能有些道理,但在寻求高效英语学习方法的今天,真正的好方法会因为营销不够而没落吗?请看当年的疯狂程度,你能说李阳团队就不会经营吗?
所以,以上两个原因都不是重点。一个品牌的价值,最终还是要靠时间来检验。关于学习方法,不管你说的多么天花乱坠,但学员在尝试中最终没能获得理想效果,市场也就予以无情的淘汰。这个才是疯狂英语没落的根本原因。
1.什么才算真正的学习?
疯狂英语的学习方式是否可行?这得从学习的根本原理说起。什么是学习?所谓学习,就是将新知识,缝合在你所掌握的旧的知识结构之中。关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用生物原理来解释:众所周知,大脑是由无数神经元构成的,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生长触角,彼此之间会发生关联,进而编织成一片神经网络,这个网络越大越密,大脑就会更加有效地运转。所以,真正的学习,就是让更多的神经元发生更紧密的关联,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从而织出更大的认知之网。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缝合知识,刺激神经元发生关联呢?在这个过程中,有件事情非做不可,那就是——思考。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才能在大脑中,对新信息进行编码缝合,从而完成“织网”过程。
如此,你就能理解马克思韦伯那句名言:“人类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2.无效学习的例子。
生活中,有些小伙伴非常努力,他们起早贪黑地学习,疯狂地阅读书籍,疯狂的反复练习。他们仿佛具备“天道酬勤”的所有特征,是最应该取得成功的那部分人。但遗憾的是,他们收获平平、长进缓慢,甚至最终一事无成。为什么?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用思考打通学习的“最后一公里”,没有把新知识缝合在自己的大脑中,就没有实现自己的认知升级。这样的人,无法进行学习的更新迭代,很快就会遇到提升瓶颈。
比如,练习写作,你看的很多,摘抄了一大堆,甚至善于引用和粘贴。但由于你没有深入思考,写出来的东西不是“亲生儿子”,久而久之,你还是不会写。
战术上的勤奋,无法弥补战略上的懒惰。了解了学习的真谛,你应该能对疯狂英语的方式,作出正确判断。强调练上千遍万遍,最终转化为肌肉记忆和条件反射,妄图想要越过思考这个艰苦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方法靠谱吗?
3.怎样让学习落地?
思考,是学习的关键一步。但思考这个概念也太抽象,有没有具体方法让它落地呢?当然有!那就是——写。
写,是一种互动学习的重要方式。学习中的互动非常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思考找出答案,这个过程就能有效编织认知的网。
我们很多人喜欢藏书,但事实上我们又很少去翻阅。然而很多高手是不藏书的,他们学习的方式就是积累心得。比如钱钟书,他的读书笔记就有几百本,他不藏书,但他随时保持着渊博的知识和大量的信息,这绝不仅仅是记忆力好的问题。
4.学习真的有捷径吗?
没有。因为从知识提升的规律看,认知的网络需要慢慢编织,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那么可以快乐学习吗?也不行!因为学习就是在不断的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就是要不停的折腾。而人是有惰性的,这个过程一定不是快乐的。当然,有的人说喜欢思考,在思考中能找到快乐,这就是一种境界了。但要保持这种境界,就必须不停地和自己的惰性作战,其实也是不轻松的。
俗话讲,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这个道理。西天取经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跟斗就能翻到,却非要一步步丈量,在经历八十一难后取得真经。这也寓言,人必须在艰苦磨砺中思索求知,才能够蜕变成仙。
说了这么多,疯狂为英语为什么没有疯狂到最后?与其说是李阳的德性不好、经营战略失败,不如说是学习方法的根本谬误,违背了学习的基本原理,又怎能活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