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的一开始我就知道:
一切都是花时间砸出来的。刚开始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多压力,别人做的起点和我们不在一个层次,盲目和别人比,等于白白让自己受挫。要比的话,也只能和自己比。
首先,刚开始阅读,觉得自己记不住,读了就忘,这是正常的,因为一本书中的知识,你读起来都要好几天,等到读完,第一章都不知道讲的是啥了,如果是个小说类,传记类这类的书,那记不起来没什么,一般里面的方法论不多。只要挑你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就好。
但如果是致用类的书籍,比如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有目的的学以致用了。
因为一本书,你践行完起码也要一年,但我们完全不用都学来,重点是只有一个观点帮你解决了问题,就很好了。
读书时多想想看,这个方法能够用到生活哪里,比如在学校,就关注学习方法论的书多点,因为那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类书如《好好学习》《考试脑科学》等。
刚开始看致用类书,方法论比较多需要实践,我们就先问自己“我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把这个对你重要的学下来,有目的的看。
这样会过滤书中很多内容,虽然全书写的都有道理,但不以改变为标准的读,都是走马观花,会流失大部分,狗熊掰玉米,一块不剩。反而有目的地读,会帮你解决问题和巩固这个知识,
《认知觉醒》说到为什么我们总是知而不行,道理再好,如果不去刻意练习,不去刺激相关神经元的强关联,这些美好的认知将永远不会真正对自己产生影响。
在技能学习的路径中,仅仅“知道”是无法形成反馈闭环的,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让大脑相关的神经元形成强关联,反馈闭环才能经由“做到”这个节点得以形成。
以上说的是有目的的读。
02
刚开始我们重在兴趣!要先从感兴趣的书开始,要知道开始时培养阅读的乐趣是最重要的,因为有了乐趣,谁拦着你不让你做这件事,你反而会和他急!
从乐趣出发,我们会阅读越起劲,在这个享受的过程里,顺带把阅读的习惯培养了,然后是阅读的基础,阅读的时长,这些都是在乐趣这一过程中顺带的附加值。
从乐趣出发,能够让我们用阅读量、阅读时间砸出后面的——阅读质量。
讲一个须鲸式学习故事:
在海洋里最大的动物是鲸鱼,它是如何捕食的呢?
那个大嘴一张,附近所有的水,包括水里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鱼小鱼和虾之类的都进入它的嘴巴里,进入嘴巴后,经过身体内一个类似网一样的东西过滤,过滤下来的才是真正的食物。
其余的无用的,连同水一起,啪一下就从顶上喷出来了。
其实在吃的时候,大量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就把它喷出来,但是它没法挑,比如挑个鱼,挑个虾,就把他们全吃进来,我把这个过程称之为须鲸式学习。
须鲸式学习强调的是大量摄入。
而在刚开始我们读书就是这样,处于没有任何积累的状态,不知道怎么挑选有用的,那就大量吃!大量读!大量读的好处就是,看的多,忘得多,但也知道的多。
这种让你有广泛的读,会让你在读的时候,引导你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因为一开始你也不知道什么对你重要,但通过广泛读,你就渐渐知道了最触动自己的是哪一块,读完一本书,这本书也会把你引导向另一本书。
后面看的越多,越知道哪种对自己最有用,知道挑自己需要的书。但注意开始时,要允许自己度过这个阶段,用时间砸。而最容易的就是——兴趣,不要管有没有用,相信我,那些不能让你立即改变的书,你看完也会有心灵上的净化诸多好处。
比如那些历史,读史明智,读读《明朝那些事儿》、读传记《曾国藩传》。先从这些开始吧。书单不在多,重在开始。
读书的三句诀:
大力出奇迹
日日不断之功
相信复利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