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卓文君《怨郎诗》有感

来源于网络

单位有个同事即将退休,互相寒暄客套一番,他给我们三五好友留下了珍贵的墨宝,我也即兴回赠了他一首打油诗,他很满意。

随即便打开了文学的话题,从古至今,从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到现如今女性的解放。

我不禁想起这首从年轻到如今一直烂熟于心的千古佳作《怨郎诗》,今有感而发几句随想。

这首《怨郎诗》是西汉才女卓文君为丈夫司马相如所作。

相传西汉司马相如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多年没有给家人(妻子卓文君)联系,产生了纳妾之意。

突然有一天他给妻子寄了一封十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的《两地书》,这组数字唯独缺少“亿”,暗示对妻子已“无忆”。

卓文君看到后倍感伤怀,便回以这封著名的《怨郎诗》。

司马相如看后不仅惊叹妻子的文采,同时也理解妻子对他强烈的思念之情,感到羞愧万分,随即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也有种说法是司马相如迫于政治上的联姻,无奈写出了这封休书。

但不管怎样,十三字书和《怨郎诗》的互动,都展现了汉代文人隐喻的智慧以及女性对封建男权主义思想抗争的表达,其文化意义深远,被流传下来后成为千古绝唱!

                      怨郎诗

                      卓文君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转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街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            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哎!

        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            做男。

这种如泣如诉,哀怨又无奈的情感表达方式,也许60后70的人能理解,进而产生共鸣。

现如今的年轻人,特别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已经不愿苟同。

他们敢爱敢恨,以追求自我价值为主,像十三字诗这种隐晦的表达方式远没有直接表达方便,《怨郎诗》这种对爱情对婚姻的始终不渝也太悲情。

现在通讯网络这么发达,长时间没有聊天,视频或短信应该啥都明白了,或干脆直接提分手,甚至不打招呼也可以另寻新欢。

作为妻子,在漫长的五六年时间里,丈夫音讯全无,她还会在苦苦等候或者坚守这份爱情吗?

在金钱面前,在各种诱惑面前,爱情的成分还有多少?即便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也会消失殆尽吧。

这种对丈夫旁敲侧击,倾诉衷肠表达的思念之情,现如今的年轻人还会有吗?

新时代的很多女性,兼具家庭和社会的角色,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在生活能引领时尚。

他们有知识,有涵养,乐观豁达,积极向上,左手星辰大海,右手柴米油盐,生活里诗与远方也能伴着人间烟火,这是新时期时代女性的典范。

当然也不乏有少数拜金女,以追求金钱和享受为目的,没有感情基础,拿婚姻当儿戏。

想过就过,不过就离,缺乏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这是时代进步带来的诟病。

孰错孰非这里不想深讨,但女性追求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始终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