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博里看到一位老师发的这样一段话:“都想让孩子学习好,怎么做,说起来内容太多。说个最基本一点,我观察身边的学霸,全部都是家长能和孩子好好说话,没有大喊大叫。从孩子小时候起就非常理性地沟通。这个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几乎没有例外。大概是理性沟通,能启发孩子思考,发展了孩子智力。稳定的情绪环境,也有助于大脑发育。另外也许是:能理性沟通,也是家长心智成熟的表现。”
读完这段话的第一反应就是反思自己的说话方式,跟老公跟小海苔沟通的方式,之前总是太过情绪化,说话总是很大声,会缺乏耐心。导致现在我觉得他俩,特别是娃有时候说话的方式,语气跟我特别像,感觉特别不好,所以就会反思自己,并努力的一点点去改正。
有意识就会有行动,有行动才会有改变。
首先从减少次数开始,发脾气的次数减少了许多。
其次是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这个可能改变起来不会太快,但要有意识的去主动改变。
记得金韵蓉老师在樊登读书作者光临中讲《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一书中说过:“当不良情绪来了的时候,你要学会暂停,停顿几秒钟,让自己冷静,让自己明白是在跟老公、孩子沟通,还是跟自己的情绪沟通?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是在跟自己的情绪沟通,而这是最无效的。”
再有就是可以换种沟通的方式,比如书信的形式。害怕自己情绪不好,容易发火,就先冷处理一下,然后冷静下来用书面语言的形式沟通。
这样做,第一,可以不在气头上吵架,说出伤害对方的话。第二,冷静下来了,你的思考会更理性。第三,文字更能让你说出不好意思口头说出的话,特别是咱们中国人比较含蓄,很多口头说出来觉得很难,可以借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一次给小海苔写信,是在去年的6月5日疫情开学之后的一个礼拜,整个疫情放假待在家里,母女俩都没有任何争吵,但开学适应的时候难免都焦虑暴躁,每天的对话都充满了火药味儿。于是我想到了给她用书信交流,写出我想说的话。
去年后半年一共给她写了五封信,我觉得效果还不错,也许正好是适合我们俩的方式吧,大家也可以尝试一下,孩子们也会喜欢这样的方式。
昨天上午庆祝六一表演完节目,下午看了电影《袁隆平》,了解了袁隆平爷爷的故事,放学从接上她就开始跟我讲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还偶尔谈一下她自己的感想。
没有作业,回家后坐沙发上又开始跟我讲她上学时的一些趣事,趁机跟她讨论,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引导她树立正确的观念。
又趁机讨论了她上周五的一个小错误,因为当时我没接上电话,随后才知道具体的事情。可能是因为有了这个缓冲期,我没有像之前一样发火大声吵她,而是俩人非常平和的讨论了他们那样做的危险性。她也明白了自己做的不对的地方。
所以对早上微博里看到的那段话有了更深的感悟,更加愿意去改变自己,“稳定的情绪,理性的沟通,心智的成熟”是我想要努力做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