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家之主出差了,一段迷人的父子相念开始了。
爸爸在电话那头问:"儿子想不想爸爸?爸爸想你了。""爸爸:我想你,你什么时候回来呀?""爸爸过两天就回去了,给你带小汽车回去。你是想爸爸还是想爸爸带的礼物呀?""想爸爸带的礼物,也想爸爸。"
放下电话我忽然想:爸爸这样问好不好?为什么孩子先想礼物再想爸爸?
近来他们二人的感情日渐加深,这对我来说是件好事,可以有一段独处的时间做自己的事。
爸爸一下班两人会打成一片,玩的挺欢。
有空,爸爸还会带着孩子坐上车去兜一圈,这是孩子最兴奋的一件事,他太爱坐车了。从小到大也很喜欢玩小车模。买了很多也丢了很多。后来听取邻居的建议:把刚玩过的一些玩具先收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这样孩子就有新鲜感了。尝试了几次,有惊喜。
渐渐大了,新的玩具还是要不断添置,我主张买一些适合他现在玩的,不想浪费。但爸爸就不同,一时高兴,会买来好几个,说孩子喜欢,有些在网上买的划算。哄的小贼开心的不得了,还处处维护他,莫非这就是高质量的陪伴?!
赶上了好时代,爸爸和孩子都幸福。
想起我和我的爸爸,幸福感中总夹着摸不去的沉重色调。
那一年他从外打工回来,大包小包带回好些东西,我和妹妹见到他回来很高兴,更高兴有那么多好吃好玩的。一溜烟跑到地里喊妈妈,妈妈却很平静的说,不年不节回来弄啥,带这么多东西,肯定没带多少钱回来。当然,爸爸就带回了三百块钱。他太恋家了,出外一年多,家信频繁。每回念信,妈妈妹妹我一起哭,爸爸在信里写他天天想家,看信会哭。这件事情我经常想起来,以前是心酸开心,现在是理解。
我更小的时候,他会把我扛在肩膀上。爸爸小的时候就边带他的弟弟们边上学,还做饭,青一色的面糊兜。
大一点我犯错,他笑着和我讲道理,帮我纠正。我有好玩的事情也会说给他听,他会高兴的笑。
以后,爸爸再也没有出外打工。在家养鸭子,跑运输,在村子附近的预制厂干活。命运好像总是苦待爸爸,干啥啥不顺,但他就是不肯种地。辛苦妈妈长年一个人风吹日晒。他的内心也是苦闷的,脾气也变的很差。想不起来那几年里有没有温馨的家庭画面。在鸭圈里收鸭蛋,每个早晨能收两大筐。晚上跟妈妈坐在饭桌前等爸爸回来。这些都没有爸爸参与。
2
小贼爸爸不在家,小贼又开始粘着我,让我陪着看图画书、搭积木、做游戏。玩到高兴处非要我看一看他的成果,最好带着惊讶的表情才肯罢休。一边怨他粘人一边又发现他最近有奇怪的变化。
一次突然发现他在自言自语一句脏话,看我盯着他,末尾变音忽悠过去,像是在唱歌的样子。当时我就说:"不能说那些话。"他却说:"妈妈不能说,奶奶能说。"这哪是哪呀。前一阵子因为非要我帮他处理拉屎流程,我就问过他为什么不让奶奶帮呢。他却说:"因为妈妈年轻一点嘛!"还皱着眉头,好像我问的极幼稚。每次奶奶带他出去玩,回来都会告诉他的经典语录:"我以后要挣钱给你们花。""奶奶你不要在外面睡着了哦,大孙子被偷走了怎么办呢!""奶奶你小心点,看着路,不要摔跤。"奶奶很感动。
一岁多回老家的时候,就跟着姥姥身后喊姥爷的名字,模仿别人走路,惹得左邻右舍都来围观,闹了不少有意思的笑话。老人们都说,这么小点的孩子是最好玩的。还不会学说骂人的话,还没到会顶嘴的时候。
当时觉得他小,由他去,没怎么在意。现在三岁多了,各种敏感期都经历了一段,需要适时引导了。
怎么引导?
看书?真有点零乱,各种解读。不禁感慨,到底怎样才能养好一个孩子!
老一辈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总有不足之处。
顺其自然?谁能保证!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反面教材。一切都好,意志力薄弱。
或许多方结合,才是王道。
我又在想那个问题:是想爸爸,还是想爸爸带的礼物?
大人非要那样问吗?只问想不想爸爸或妈妈不好吗?孩子那样回答是天性,想到很快有新玩具很兴奋,就先说想要玩具了,好在加上了爸爸,是这样吗?不愧是中国人,总把至亲的人放在最后。
为什么我这么在意文章开头的那段对话,就是因为在一次讲座上,一位老师讲他出差回家故意不给孩子带礼物。他想要孩子只单纯地迎接他,而不是其他附加的东西。
我更愿意随孩子的天性。我不相信他回到家不给孩子买东西。可能他只是想强化他和孩子那种单纯的想念相见的感情。
各人的教育期愿不同,也许我还没有到那种境界。可以作个参考,逐渐追求。
反正现在我也只单纯地想我的爸爸妈妈。
3
爸爸能给我的都已经给了,我该用我自己的力量面对人生。报答他也互相帮助。
自从他兴奋地说他当大官了(信主受洗)的那一刻起,我和爸爸已经和解。我对他的愧疚终于有地方安放。凡劳苦担重担的都可以来到上帝的面前。整个家庭都得到了意外的平安。
我结婚,刚强的妈妈没哭,爸爸哭了。
我有孩子,妈妈说爸爸比她还高兴。
对他们表达歉意,他们说,你是不孝顺的孩子吗?
一样要好好生活,有盼望的生活。
我想爸爸,也想爸爸带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