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靠近珠峰大本营的巴松村赶往靠近纳木错的当雄县的一天。
师傅很懂得将我们的期待降到最低,例如跟我们说今天一天在赶路、没什么景点,然后再逐点调高我们的满足感。
首先,他告诉我们回程选择了鲜有人走的乡道,不重复来程,且风景好。
此话不假。确实沿路只偶然两三车来往,而且景色多变。先是穿越风化痕迹明显山间。此处山形或被风塑至棱角分明,或如同被钉耙划过、勾勒出深深刻痕,山下是粗犷石砾、急浅湍流,除偶然遇到稍广平地滋养出小小村落外,大部分地区有着无人生存的荒野之美。

而偶遇的村落,则用青翠的方田,为我们舒展开了一副随遇而安的“世外桃源”画像。路过、俯瞰,都会感叹于人顽强的生命力,有水、有一方平地,便可以开始世世代代的繁育传承。

当然“世外桃源”实际上并不超然世外。我们经过村落时遇上尚未上小学的幼儿,已学会走近经过的小车,对着窗口的过客,用汉语提出“要钱”“要冰西瓜”“要可乐”,而对糖果没有热情。
当然,在现在路通网通的世界里,我们若期待他人不沾染物欲,其实是一种偏见与傲慢。小孩儿的“要”,大概也是由我们这些傲慢催生而出,没有停下来的“给”,何来那么多理直气壮的“要”?
看着趴窗上,挂着亮晶晶的鼻涕的小脑袋上,与坚定的嘴相比,那双迷糊的眼睛里浸埋着的童真,我想,如果有带绘本来就好了。送他一本好看的绘本,会不会比送冰西瓜、冰可乐,让他童年的时光甜更久?
或者下回远途旅行,带上三五绘本。

离开村子后,我们绕过了一座又一座山,有时是平路,有时是爬坡。一段上坡路后,师傅突然把车开出了护栏外的空地,给我们来跟越野车合照、航拍,留一些不一样的回忆。
确认让我们惊喜了。它符合着我们对旅程在无人之境里停顿下来、充分欣赏的想象。
我们确实不想走马观花,只奔打卡点,不需要 以此证明我们确实去过了西藏,不需要证明我们是否与他人的西藏之旅一样或不同。

再,路上开始逐渐地恢复了相对熟悉的景致。远山、平地、逐渐中频出现的村落。
但它们之间的距离仍十分远,平均十多二十分钟才出现一次,间隔远低于我走访过的乡村。学校在这里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多遥远(物理心理距离)的存在呢?

车继续开,驶入一片戈壁,然后远远的前方躺着一滩滩沙丘。倒在群山中,像是巨人孩子的沙盘玩具。

一片湿地,蓝天白色的倒影被分割为层层叠叠的片条,湿润的绿色浅藏其中,油画一般,十分动人。

晴朗的天气下,哪哪都是明媚的画面。
这一天的路,坐得累,也坐得美。

晚上八点,我们终于抵达当雄县。而师傅还继续驱车,要带我们去往纳木错。
这也成为了这趟旅途里唯一不愉快的一段。
当地日落时间是九点半。当雄县至纳木错景区大门要半小时,纳木错景区大门至游客中心、至湖边又需要40分钟。
于是,日落前十多分钟,我们从野路来到了纳木错湖边,伴随着昏暗的天色、逐步逼近的乌云。所见的纳木错,湛蓝色隐去,只成为了一块平凡的大镜子,倒影乌云与夕阳的金光。

师傅还用信息差来哄骗我们,你看,我们好歹赶到下雨前来了,明天下雨就什么都玩不了。只是另一车的团友做过攻略,知道这只是一贯手法,这样可以逃过门票、赚取更大差价,同时第二天他们可以早回拉萨。当雄到拉萨,只消2个小时多一点。
果然,第二天师傅为了就上另一车重去纳木错的行程,匆匆通知我们更晚出发。我们有异议时,又临时让我们即时出发补去纳木错。
当雄县住宿条件实在太差,当晚还停水了,酒店只给我们备两瓶纯净水,沐浴如厕都难以进行,宾馆没有供氧设备。同车团友高原反应,辛苦非常,因此我们还是选择了提早回拉萨,放弃了再入纳木错。
颇为遗憾。后来收到另一车团友分享的照片。天色渐朗下,纳木错展示了它迷人的各种蓝色,清嫩的、爽朗的、深邃的……红嘴鸥在早上也恢复了活力,与团友热情互动。
不过,多年前在泸沽湖边,已近距离欣赏过清澈海子的美。已然没有遗憾。那时不受行程驱赶,在初冬暖阳下,与碧蓝湖水共同任由时光流逝,让思绪漫无边际放空。

最后,留一组虽狼狈所得,但不失为独得体验的纳木错湖边“观”日落、“看”月出的景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