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题:建立角色弹性,降低转型成本
每次人生的转折过程中,表面看需要提升适应能力,实际上需要的是转变角色意识。大学生从学校进入职场,不再是可以依赖家人朋友、看重努力过程的学生了,而是一个需要独立角色、结果导向的职场人。执行者升职到了团队管理者,自己不需要做得那么好,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带领团队拿到整体的更好成绩。高管转型到创业者,不仅要有执行力,还要有更大的格局与视野,要有更大的责任心。
生涯转型要克服原来角色的惯性,以一种新的状态进入新的角色。高分低能现象的原因在于分数高的“学生”没有转变做事的思路,以为通过记忆力,可以寻求有确定标准的答案。没想到,职场人的角色要求却常常是,经常要面对模糊情景,经常要有不确定的做法,获得不确定的结果,要不断学习和调整,需要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有经验的高级管理者雄心勃勃地出去创业,却鲜有人能够创业成功。明明管理过几百人的团队,为什么一开始创业,十几个人,几十个人都管理不好?道理也很简单,作为职业经理人,他们是在一个既定的框架下进行团队的管理。而作为创业者,他们需要自己制定规则,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需要为决策负责。这些能力在之前的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充分训练,延续原来的工作方式,那么摔跟头也是必然的。
角色惯性是一种本能的保护,是希望我们原有的经验可以发挥作用,也是一种路径依赖。角色弹性,就是根据角色的要求,变换出不同的角色能力和角色处理方式,并因此而建立起不同的角色走位,整合不同的资源。
一类人积不管之前在自己的领域多有经验,总会把自己当作一个新学生。一类抱着膀子的评论者容器太小,盛不下更多的内容。所以注定他们的人生角色就很少,生命就显得单薄,因为没有足够的好奇去接纳更多的可能性了。
拥有角色弹性的人,还具备另外一个特质:善于整合。角色弹性的价值在于能够快速适应和切换到不同角色中去,其中,既包括能够放下束缚地吸收新知,也包括能够将原来的资源迁移过来,整合进入新的系统,为自己发展新角色助力。
放下与整合,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而且两者有发挥作用的不同阶段:必须先放下,让新内容进来,然后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过往的资源才能够被整合进入新的系统。转型意味着两个系统之间的转换,放下是因为看到了两个系统之间的差异,而整合就是看到了两个系统之间的共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