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乎道则明于理。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
黄帝问曰:余闻人身真气流行之穴,有三百六十五处,以应一岁之度数,未知其穴之所在,愿闻之。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
岐伯于是稽首再拜而对曰:窘乎哉,帝之问也!非神化之圣帝,孰能穷此精微之道,而直揭其本源也。今愿因帝之请,尽溢出其意中之所有,而悉言其穴之所在也。
“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
黄帝不敢当圣帝之名,于是俯首逡巡谦逊焉,而却止之曰:夫子之开发我者以至道也。斯道也,以目视之,而不能见其处;以耳听之,而不能闻其数。然其处虽未见得夫子以觉之,而目可以明,虽其数未闻,得夫子以振之,而耳可以聪矣。
“岐伯曰:此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也。”
岐伯曰:此道也,即古所谓神化之圣人,不烦词费,而语已尽知。然圣人之语,非常人所能语也,必圣人乃易语之。所谓有德之良马,不劳驾驭,而自合辙,然良马之驭,非常人所能驭也,必良马乃易驭也,微哉道乎,岂易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