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课程】瓶子里的大地——区分地质层

相信许多人小时候都玩过泥巴游戏吧,从地上挖起几捧土,就可以玩过家家、做泥人、丢泥团等等等等的游戏。谁能想到,在这挖来挖去都是土的大地,竟是像千层派一样分了好多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把大地装进瓶子里,好好看一看这土地下面究竟是什么。

通过制作地质瓶,让学生动手实践,展现地壳纵向解剖,让学生进一步的打开对自然的好奇心,初步接触、并学习到地理有关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


建议时间

基础课程:一课时(45分钟)

拓展课程:40分钟

难度系数:☆☆☆


课程目标

①通过小组实践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②让学生制作地质瓶,简单了解地质构造。

材料准备

玻璃瓶1个


石头若干


煤渣1把


砂砾1把


木炭1把


海绵1个


毛毡1片


小饰品任意


公众号:@类星体科学工坊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教师通过PPT展示世界各地壮观的地理奇观,给学生初步介绍地理,例如有何种地形、形成原因等。随后询问学生关于地质构成的问题,引入本节课主题。

大自然造就了很多鬼斧神工的造物,即使是我们看不到的地质结构,也有着极为优美的层次,同时也记载着亿万年来的所有发生。那么,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

①恐龙化石是在地下多深挖掘出来的呢?猜猜看?

②为什么是在这个深度?有谁知道吗?

③你们知道大地有分层吗?有多少层?

④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些分层呢?

⑤考古学家有专门的机器来观测,那我们该如何观察到这奇妙的地质层呢?

2.课堂实践

在瓶子里从面积小到面积大按顺序放入物体,一层一层叠在瓶子里,模拟不同质地的颜色,在叠加的模拟地质层中间衬一些碎石子活放入准备好的小玩具模型,模拟出化石,可以使效果更逼真,最后在最上层叠上绿毛毡,模拟出地表植被。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教师可在学生制作地质瓶的时候出示地层构造纵切示意图,示意图可以标注上大约多少年前,都有什么地层,会有什么动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完成制作后,各小组之间上台展示成果,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实际表现进行简单的提问:

①你们小组制作地质瓶的时候观察到了什么?或者说有什么收获?

②知道为什么每一个分层都要用不同的材料吗?

③你们小组认为地质构造不同是因为什么?

④地表上除了植被,我们还可以加些什么?

⑤如果再让你们做一个海洋瓶,你们认为需要分成几层?要怎么做?


提醒学生不要拿材料打闹玩耍。


更多精彩课程

尽在@类星体科学工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