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减负,是政治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长期以来,形式主义如枷锁般沉重,束缚了基层干部的手脚,不仅消耗了大量时间与精力,还导致严重影响了政策执行、工作落实及服务质量,割裂了干群关系,损害了党的形象。
一是理顺基层权责体系。基层普遍面临权责不明、任务繁重的问题,名目繁多的考核、督查、检查等任务层层加码,使得本就资源有限的基层难以应对,工作常流于形式。需明确划分基层政府与上级部门的职责界限,防止责任转嫁和任务下压。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让基层干部清晰知晓自身权责,做到权责对等、担当有责、失责必究,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治理水平。需严格控制文件和会议的数量、规模和时长,提倡简短高效的文件和会议,减少资源浪费和基层干部负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行无纸化办公和视频会议,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统筹规范考核工作。督查检查本为促进工作落实的手段,但过度频繁和留痕主义却成为基层负担。需加强统筹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督查考核计划,避免多头督查、重复检查。应注重实效,减少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和材料报送,采用实地走访、随机抽查等方式,真实了解工作进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强化督查考核结果运用,作为评价工作和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确保督查考核工作真正发挥实效。
三是推动资源向基层下沉。基层工作直面群众,任务繁重且资源有限。需加大投入力度,倾斜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改善基层工作条件,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创新基层管理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基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基层工作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唯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坚定决心、有力举措和务实作风,彻底破除形式主义顽疾,为基层松绑减负,才能激发基层干部活力,使其有更多精力抓落实、谋发展、惠民生,让基层工作焕发勃勃生机与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