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睡之前,趁着昏黄的书灯,拜读了鲁迅的《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所以称鲁迅为现代文的开山祖师。这篇文章写于1918年4月,首发于《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上课的时候,每次讲到新文化运动,除了南陈北李以外,必须要讲的还有三个人,胡适、蔡元培和鲁迅。说鲁迅绕不过的就是《狂人日记》。但只讲这篇文的地位和背景。说来惭愧,至今为止从未完整的拜读过。只是知道那句流传最广的,“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李看出字来,满本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讲课最常引用这段,来揭露封建礼教的本质,但也只是三言两语带过。
这次拜读了文章,也不敢说自己读明白了什么,就说说自己的一点想法。从题目来看,《狂人日记》就是狂人写的日记,记录了狂人的生活,一共十三篇,这个狂人冷静的观察着周围。“狂人”中的“狂”字,应该是疯癫、发狂的人,那就是与正常人不一样的人,正常人代表的是世俗的主流,是这个世道,所以“狂人”就是与世道相逆的人,是不正常的人。所以鲁迅想说的,在我看来在题目中已经说完了。这“狂人”是一种讽刺,是一种自嘲。今天的我们读来,其实都明白那“狂人“才是个最清醒的人,但在文中”狂人“面对的那些要”吃人“的目光,都在说明,那个世道下的人才是最糊涂的,包括小孩,也是那些老子娘教的,一代代人都是活在封建礼教下,那”吃人“的思想烙印在股子里。鲁迅利用这种强烈的反差,清醒的却是发狂的,发狂的却以为自己是清醒的,利用这种反差来唤醒当时的人们。
我是一口气读下来的,中间彷佛无法停顿,就是想一个字接一个字的看,想着鲁迅当时在写这篇文章时,是不是也是一口气写下来,他内心的悲愤和无奈,写进这字里行间。
2022年2月6日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