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读了萧红的短篇小说《手》,爱不释手,再三品读。
我们都喜欢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却往往理解成了插科打诨。都是笑,前者满是内涵,后者却常常陷入无厘头。
《手》里的捧腹片段很多,均为信手拈来,不事雕琢。比如王亚明对英语的学习,英语和谐音的转换。王亚明煮黑锅,真是看一次笑一次。王亚明憨厚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笑是喜剧的必要组成成分,反过来却不一定成立,高级别的喜剧一定是笑中带泪,充满酸楚。王亚明来自染房之家,为了生存,他们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来换取微薄的收入。不同的颜色,需要不同的手来完成,父亲为了避免大家的手被同一种颜色侵染得过于强烈,规定大家不能只染一种颜色,但五颜六色也是色。人间需要一双没有颜色的手。
少有人的描写,有萧红那么入木三分、细腻传神。“因为在没有月亮的夜里,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见人,等一看见人影那就从地面突然长了起来似的。”“雪地好像碎玻璃似的,越远那闪光就越刚强。”……
细节,是小说的魂魄,小说多次对手进行描写。校长、门房、舍监的嫌弃,侧面烘托了那双让人印象欠佳的手。校长担心王亚明的黑手影响了学校在外宾眼中的形象。门房和舍监的不良言辞,则反映了小人物的趋炎附势、欺软怕硬。归根结底还是那双手,带给周围人的冲击太大。
通过借阅小说引出王亚明悲惨的家事,正常又反常。为了省钱,替弟弟妹妹读书,害怕学不会,倾注了十二万分的勤奋,结果却并不如意,因为可能落榜被校长劝退。离校前的依依不舍,满是悲凉。那双蓝黑色的手,承载了太多它无法承受的苦难。
好小说是有生命的,值得反复品读。《手》,是生命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