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讲了java中多线程的一些基础知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在操作系统中进程和线程的区别:
进程: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代码和数据空间(进程上下文),进程间的切换会有较大的开销,一个进程包含1~n个线程。(进程是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
线程:同一类线程共享代码和数据空间,每个线程有独立的运行栈和程序计数器(PC),线程切换开销小。(线程是cpu调度的最小单位)
线程和进程一样分为五个阶段: 创建、就绪、运行、阻塞、终止。
多进程是指操作系统能同时运行多个任务(程序)。
多线程是指在同一程序中有多个顺序流在执行。
Java多线程的方法:
1、扩展java.lang.Thread类
继承Thread类的方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如果说你只是想起一条线程。没有什么其它特殊的要求,那么可以使用Thread。一般步骤可以分为:
1、定义类继承Thread
2、复写Thread类中的run方法
目的: 将自定义的代码存储在run方法中,让线程运行。
3、调用线程的start方法
该方法2个作用.启动线程和调用run方法 多个线程在抢夺cpu资源,谁抢到谁执行。每次执行结果都不一样。多个线程同时获取cpu的执行权,cpu执行到谁就运行谁。cpu在做着快速的切换,以达到看上去是同时运行的效果。
说明:
程序启动运行main时候,java虚拟机启动一个进程,主线程main在main()调用时候被创建。随着调用MitiSay的两个对象的start方法,另外两个线程也启动了,这样,整个应用就在多线程下运行。
注意:
start()方法的调用后并不是立即执行多线程代码,而是使得该线程变为可运行态(Runnable),什么时候运行是由操作系统决定的。从程序运行的结果可以发现,多线程程序是乱序执行。因此,只有乱序执行的代码才有必要设计为多线程。Thread.sleep()方法调用目的是不让当前线程独自霸占该进程所获取的CPU资源,以留出一定时间给其他线程执行的机会。实际上所有的多线程代码执行顺序都是不确定的,每次执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但是start方法重复调用的话,会出现java.lang.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异常。
2、实现java.lang.Runnable接口
采用Runnable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我们只需要重写run方法即可。
步骤:
1、定义类实现Runnable接口
2、覆盖Runnable接口中的run方法
将线程要运行的代码存放在该run方法中
3、通过Thread类简历线程对象
4、将Runnable接口的之类对象作为实际参数传递给Thread类的构造函数
为什么要将Runnable接口的之类所属传递给Thread的构造函数
因为,自定义的run方法所属的对象是Runnable接口的之类对象
所以要让线程去指定对象的run方法,就必须明确该run方法所属对象。
5、调用Thread类的start方法开启线程并调用Runnable接口之类的run方法
说明:
Thread2类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使得该类有了多线程类的特征。run()方法是多线程程序的一个约定。所有的多线程代码都在run方法里面。Thread类实际上也是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类。
在启动的多线程的时候,需要先通过Thread类的构造方法Thread(Runnable target) 构造出对象,然后调用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来运行多线程代码。
实际上所有的多线程代码都是通过运行Thread的start()方法来运行的。因此,不管是扩展Thread类还是实现Runnable接口来实现多线程,最终还是通过Thread的对象的API来控制线程的,
3、Thread和Runnable的区别
如果一个类继承Thread,则不适合资源共享。但是如果实现了Runable接口的话,则很容易的实现资源共享。
总结:
实现Runnable接口比继承Thread类所具有的优势:
1):适合多个相同的程序代码的线程去处理同一个资源
2):可以避免java中的单继承的限制
3):增加程序的健壮性,代码可以被多个线程共享,代码和数据独立
4):线程池只能放入实现Runable或callable类线程,不能直接放入继承Thread的类
5) : 继承Thread: 线程代码存放在thread之类run方法中。实现Runnable: 线程代码存放在runnable接口的之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