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相聚,闲聊时说到登山野营,将肺内的浊气用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置换置换,想来是一件挺美的事。朋友说的户外运动如登山、溯溪、徒步、单车骑行,当下为许多城里人所流行。作为五线开外的县城居民,也跟风时髦一回。
痛快淋漓不过说走就走!
不要名山大川,就选邻县海拔1513米的古台山吧。购来登山包,装下帐篷、睡袋、气垫,身着冲锋服,足蹬登山鞋,手柱登山杖,配足干粮饮料,全幅武装上路。
驱车1个半小时,即到达古台山山脚,时逢学生暑假,我们一行男女十余人,将车丢在山村小学操场,背起行囊直往山上奔。
放弃18km的盘山土石公路不走,专拣附近山民放牛砍柴崎岖陡峭的山路来爬。一朋友开玩笑说人生走过太多的弯路,难得走一回捷径,顺便回味一下儿时放牛娃的生活。
路过的山民告之,山路十来里。区区十来里,心想对于我们这帮坚持打了几年羽毛球的人来讲不在话下,但走了一段却不得不仰天长叹。山路已被山洪冲刷得面目全非,有时连立足的地都难寻,屈尊弯腰爬吧,这时候由不得你再装谦谦君子了。山道初而阔,继而窄,再而难觅踪影,不得不让几名壮汉在前边劈山开路,行进十分艰难。我们身上负载20余公斤,露水打湿了衣服,爷们们干脆脱掉上衣光起了膀子,但仍觉背上条条水流直往内裤里钻。可恨那路面石头上的青苔,要么来制造一起四肢趴地的意外,引得美女们前仰后合,花枝乱颤。回头看看美女们的脸,那被汗水弄花了的妆,也逗起了爷们的掩嘴偷笑。
初尝驴友滋味,才知不是想像中那么美好,更多的是体力透支的艰辛!驴,最勤劳的农耕伙伴,凭的是吃苦耐劳、不知疲倦的特长。顾名思义,驴友就要像野驴一样有耐力,方显英雄本色。大家心里憋着一股气,硬撑着继续往上跋渉!
来到半山腰,小憇一会。举目四顾,远近山头笼罩在缭绕的山雾之中,翠绿的山峰时隐时现,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山色由近而远自浓而淡,一幅幅活生生的水墨山水丹青尽现眼前。四周树木参天,把那火辣辣的阳光遮挡得严严实实,股股凉风迎面扑来,酥酥麻麻的感觉一下从脚底透到脑门,身体不由自主一阵颤栗。屏息呼吸静听,小鸟在林木深处欢鸣回荡,更有那溪水在山涧下潺潺流淌。享此美景,不经意间疲惫之态化去了一大半。
在继续爬行的路上,不知哪位兴致一起,带头拉起了歌,十几个人跟着附和,像船上艄公的号子,更像纤夫的歌。没有一个人着调,也没有一个人记全了歌词,专选那调儿高亢嘹亮的歌来吼,喊破喉咙也不在乎。倒是那和在一处的女声,略显温柔。一时间歌声、笑声、吼叫声响彻整个山谷。笑着、闹着,沉重的脚步轻快了不少。
三小时过去,几个平时乏练的朋友迈开的脚已呈机械状,也都坚持到了最后,踏上了群山绝顶。大家顾不上放下行囊,不约而同双手围在嘴边扯起嗓子长声吆喝,声音在空旷的山间沟壑中回荡,此起彼伏,经久不散。
在草坪上席地而坐,吃着带来的干粮,喝着从上山途中带来的清凉山泉水,相互嬉闹取笑着上山时的窘样,凉爽的山风已将上山的艰难吹得荡然无存。
稍事歇息,天色将晚,落日余晖将远近山景染成一片金黄。日落后,周边山峰由绿转黛,在满天霞光的辉映下更显美妙,像着了一层朦朦胧胧的神秘色彩。
趁天色未完全黑下来,我们赶紧支起了帐篷。一头钻进帐篷内,将气垫充满气,用睡袋将身体套进去,打开帐蓬天窗,仰天躺在气垫上,满天繁星闪烁在眼前,偶尔有流星从星空划过。此时鸟儿隐林,万籁俱寂,只有那阵阵松涛号叫着从耳边荡起,那声势就像千军万马的呐喊声,一阵阵近、一阵阵远,连绵不绝。过惯了城里人声鼎沸、喇叭疯鸣、雾霾遮天、尾气剌鼻的生活,尽管第一次睡帐篷远无家里软床暖被舒适,但置身这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让人滋生似醉似仙的感觉。
也许是白天耗费过多,倦意不时袭来,邻篷伙伴们的谈笑声惭稀,不多时五颜六色的帐篷中传来了或均匀、或嘈杂的呼噜声,一个个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上起来,大伙收拾东西打包,边吃东西边朝盘山公路返回。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大家先是小跑,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只能慢步,临近山脚已寸步难行了,膝盖老不听使唤,直往下跪。
经历这次户外活动,给人的感受是苦尽甘来,这苦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苦,这甘却是远大过苦的甘。想想那些风景名胜区也景色如画,但人山人海,游人如织,车满为患,和喧嚣的城市又有什么区别!人累了不打紧,打紧的是心累,钱也累。倒不如就近找一些人迹罕至的无名山川,三五要好朋友一合计即可出行,这份远离纷扰、让心境平和的享受实是难以言表。这正是城里诸多人乐此不疲,热衷于它的缘由吧。
我们身处南方,冬季少雪,在漫天飞雪中挥汗爬行,在松软的积雪上架起帐篷露宿野外又当别有一番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