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帕米尔行程第二天。今天游览了塔县红其拉甫国门、盘龙古道和班迪尔蓝湖等景点。
早晨10:00出发,去往120公里外的红其拉甫国门景区。也许是这两天路上频繁看到加油站的缘故,因此并没有过多注意我们车的油量。驶上314国道,来到盘龙古道入口时,发现车辆的续航里程只有200公里左右,不足以返程。导航前方,却发现沿途居然没有加油站。又咨询了售卖现磨咖啡的一位当地人,回答依然是没有,因此我们只能再返回塔县加油后重新启程。
经过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12:45到达红其拉甫。2017年我们来到这里时,因交通管制,国门处于关闭状态,我们只到达了边防部队的前哨班。现在我们到达的地方依然是前哨班附近,不过这里已经建设成为4A景区。购买门票和观光车票,乘坐景区大巴去往3.8公里外的国门景区,观光车票票价为5.5元,这是我们经历过的金额最少且有小数点的观光车票。
几分钟的车程后,我们便来到了国门景区广场。景区有国门、7号界碑、边防哨所和海拔5100米碑石几处拍照打卡点。
红其拉甫国门被誉为“生命禁区”和“死亡之谷”,海拔高达五千米以上,空气中的含氧量不足百分之五十。这里终年积雪,属于永冻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海关口岸。
兼具国风与现代感的国门矗立在红其拉甫口岸,雄伟壮观,庄严肃穆。国门对面就是巴基斯坦的土地,崇山峻岭,幽谷深壑,雪山巍峨,苍茫深远。国门上的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飘扬,那鲜艳的红色在蓝天白云和雪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夺目。她象征着国家的尊严和荣耀,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最纯粹的自然和最真实的情感。红其拉甫,是大自然用最雄浑的笔触勾勒而成的帕米尔高原的杰作。红其拉甫国门,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帕米尔高原的壮丽画卷之中,成为让每一个中国人心灵能够得到洗礼的圣地。
国门外部右侧,是1986年设立的中巴边境7号界碑。为了方便游客打卡拍照,景区专门在国门内部左侧复制了一座同样的界碑。界碑之后是边境隔离带,后面的山坡上,有巴基斯坦的立体字标志和飘扬的小国旗。游客们排起了长队在这里打卡拍照,很多人提前购买了国旗,在拍照的时候挥舞着国旗,脸上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边境哨所位于国门对面的广场一角,是一座棕白两色迷彩的两层八角碉楼,楼顶树有“红其拉甫”四个红色立体大字,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哨所之上。这应该是红其拉甫最早的建筑,是边防战士保家卫国的岗位所在。这里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边防战士们用勇气和毅力,与缺氧和严寒抗争,克服了重重困难,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坚守着祖国的边疆,让红其拉甫高高飘扬的国旗成为了国人心中最亮的风景。
景区设置的海拔5100米碑石是指红其拉甫口岸最高的海拔高程,其实国门景区的海拔为4733米。尽管如此,游客们还是在这里排起了长队打卡拍照。打卡完毕,我们结束了国门景区的游览,在一路高山峻川的如画风景中返程。
16:00左右,我们今天第三次来到位于314国道旁的盘龙古道起点。盘龙古道位于塔县瓦恰乡境内,原是一条方便民众来往的便道,2019年6月新铺了柏油路面。因仅30公里的山路就有600多个S形弯、U形弯,海拔却从3000米陡然上升到4200米。出世即惊艳,因此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打卡,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点。之所以如此,个人认为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在于景区在起终点设置的广告宣传牌,上面的一句“今日走过了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击中了劳碌奔忙的现代人内心,从而让大家趋之若鹜。
首次看到盘龙古道的介绍时,应该在2020年。因为我们曾经在2017年8月游览过帕米尔旅游区,但当时并没有行驶“盘龙古道”的经历。看到盘龙古道令人震撼的照片时,还有些后悔之意,怪自己当时时间安排的过于紧张,以至于错过了这个网红景点。及至看到景区介绍,是2019年铺了柏油路面后才形成的景观后,我就释然了。
驶入盘龙古道,很快就开始爬坡上山。龙形的弯道毫无规律,在爬升的同时,又有突然的下降。有时是连续的转弯,有时又是掉头加下降。一直爬升到盘龙古道4216米的最高点,我们第一次停车,在这里俯瞰下面的来路,但并没有看到攻略图片中的曲线美景。
继续前行,来到小盘龙观景台,景区在这里设置了金属的观景廊道和拍摄平台。站在平台之上,仰察周遭高山耸峙,俯瞰视下沟谷纵横,在前方一列开阔的山谷之间,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千回百转,柔肠百结,有如彩绸回旋,又似巨龙摆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巧夺天工在这里绘就了一幅史诗般的的绮丽画卷,令所有的观赏者啧啧称赞,叹为观止!在欣赏这幅壮丽的图画时,我们更不得不为筑路工人们的智慧巧工和辛苦付出而赞叹和赞美!
一路迂回环绕,左盘右蹙,终于看到山脚下的一马平川,再次领悟了广告牌上的人生真言,我们驶出盘龙古道,继续前行。
沿着蜿蜒曲折的614县道行驶,看到路上的景区指示牌上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景区的标示。对于我们70年代的人来讲,这句话是镌刻在脑海里始终不能泯灭的存在,既然经过,我们必定要游览一番。
来到景区的游客中心,却发现这里破败不堪,俨然一副倒闭的状态。询问一旁的商店主人,答曰是景区要升级改造,现在处于关闭状态。于是我们在景区门口打卡拍照,观看了景区介绍。这座景区为深圳援建,景区依托此地的坎尔洋村,《冰山上的来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余振邦就是在这里创作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战友之歌》,所以有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之名。
离开坎儿洋村,继续向前行驶,下一个目的地是班迪尔蓝湖,但是看路牌指示并没有班迪尔蓝湖,只有大龙池的标识,导航显示同样的路程,由此我们可以认定所谓的大龙池就是班迪尔蓝湖。
随着导航目的地的接近,眼前一抹亮丽的蓝色映入眼帘,晶莹澄澈,温润如玉。行至近前,眼前是湖岸蓝绿交织的湿地景观。看景区指示牌介绍,此湖位于塔县班迪尔乡境内,所以称班迪尔蓝湖。
顺着这一汪蓝色的湖水迤逦前行,山重水绕,在一处转折处,当地修建了兼具观景作用的停车场,我们在此逗留了十几分钟继续出发。以为就此作别了班迪尔蓝湖,但实际上蓝湖一直跟随了我们十多公里后才渐渐远去。
在沿班迪尔蓝湖行进的过程中,我们遇到湖中修建的一座跨湖大桥,过桥后向右行驶,就是帕米尔高原旅程中的塔莎古道。塔莎古道有大约300公里的路程,可以直达莎车县,但因路况较差,只有越野车可以通行,因此我们选择放弃,向塔县方向前行。
在距塔县还有大约25公里的地方,前方右侧有一处停车场,里面停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类车辆,很多人在路边拍摄着什么。既然有这么多人聚集于此,这里肯定是一处非凡所在,于是我们也停车浏览。
这里是一处两岸夹峙的高山峡谷,峡谷左面是一条湍急流淌的小河,两岸是丹霞与山岩相间的峥嵘地貌。路边的铁质镂空护栏上雕琢了“帕米尔之眼”的字样,这令我感觉匪夷所思。因为我们在前天游览木吉火山口的时候,曾经看到那里有“帕米尔之眼”的称谓,为什么距离并不遥远的这里又有“帕米尔之眼”的景观?
转过头来,向前再看,停车场一头有一座红白两色立体字模型,内容是“凝望过大地最深邃的瞳孔,从此人间皆是通透的星穹”,这样的语气,感觉与“今天走过了所有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有异曲同工之感。
透过这座模型向远方的峡谷尽头望去,我相信大多数人在一瞬间就会彻底地领悟“帕米尔之眼”的含义。日照金山之下,金色与红色山崖相对峙的山谷尽头,正中间是一处略显圆形的嶙峋的红色山岩,在这处山岩的两侧,各有一条灰色的流沙带,这样的结构,犹如一只有着黑眼圈的沉淀着红色血丝的巨大眼睛,在注视着远方的帕米尔高原。如此奇景,可谓恰如其分,“帕米尔之眼”的称呼可谓实至名归。
返回塔县,还是天光大亮,我们在城区游转了许久,购买了西瓜、哈密瓜等水果。本想在城区找一处比较好的饭店解决晚餐,但浏览了许久,始终没有理想之处。于是返回酒店,在酒店点餐,感觉在万达的酒店餐饮不会差的。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酒店的辣椒炒肉完全颠覆了我们的想象,好在麻婆豆腐还是中规中矩,让我们对付了晚餐。
今日行程约400公里,明天返程喀什,中途游览树洞公路和慕士塔格冰川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