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者,如同医者,医者就是医过的人越多,医术越高明, 换句话说就是医死的人越多,医术越高明,将者,如果不经历几次败仗,如何能够知道怎么去打胜仗,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只有败而不殆,败而益勇,并且最终取得胜利的人。一个人要想成事,就得拿得起,放得下。打仗是如此,要赢得起也要败得起。谈恋爱也是如此,失之得之。人生就这样穿越纷繁最后又重归简约,还原成一种朴素却又高级的纯粹,所以要时刻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去憧憬未来。
赌书消得泼茶香,曾幻想的爱情和婚姻就是这种状态。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童年都是在琼瑶阿姨的小说和影视剧中度过,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绝君,多么美好的誓言。然而现实中情节更多偏向于《围城》,好多人的内心其实非常矛盾,他们抗拒的不是爱情和婚姻,抗拒的是责任。
人在不确定性里面是容易恐慌的,所以在择偶选择上往往比较纠结。复旦大学教授沈老师说,她调查过包办婚姻相比较自由恋爱更稳定,因为包办婚姻是确定性的,经过磨合每个人的角色都已经明确,知道角色就知道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然而自由恋爱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了。到了适婚年纪的人,又该面临被催婚的压力,这种现象本是由两个原因造成。
其一就是中国的熟人文化,熟人见面之后怎么打招呼?吃饭了吗?没有是吧,来来到我家吃点。都是这样交流的吧,感觉这样关系就更加亲近了。过年回家的时候,你的七大姑八大姨遇到你之后怎么和你交流呢?你肯定不能和他们聊编程语言数据结构人生哲学,对吧,他们唯一表示关心你的话题就是你有女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当听你说没有的时候,他们也表示着急,那过两天给你介绍一个,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这种现象原本就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其二就是缘分、面子问题和安全感。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理解我们的父母,他们面对这个问题心理其实比我们更加复杂,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剩者为王》,其中有金士杰老师的一个非常经典感人的片段,他表达的应该是天下所有父母对子女的婚姻美好期盼,同时也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深沉无私的爱。安全感就是希望你能有一个温暖的家,家是幸福的彼岸,家是心灵的归宿。父母也是我们与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的父母可能已经走了,他们失去了这堵墙,没有依靠,要直接面对死神的这种恐惧感,最终无形之中化成了对子女的爱。
一个人一直追求的往往是他最欠缺的东西,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往往都得不到,也许残缺也是一种美,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让你圆满和顺利,颜值低了缺爱情,颜值高了缺才华,才华有了情路坎坷,情路理顺了事业又不行了,事业有成了健康又没了,所以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你想要的完美极致的人生其实是不可能的,他在“人长久”前面加了“但愿”两个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