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华杉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谈及人生战略,他先告诉你,别着急,你得先知道如何学习,王阳明总结的八个字:切己体察,事上琢磨。
切己体察,意思是代入自己,比如学历史就要把自己代入里面体会一下,如果是你你怎么处理当时的情况。
事上琢磨,把书里学到的东西带入自己做的事情上面,你该如何行动。
说完这些,华杉开始从《孙子兵法》第一篇道、天、地、将、法人生的五个方面开启战略规划。
道、天是所处的国家和时代。
地的范围缩小一点,是你所处的的省、县到你的家庭、你的朋友圈。
将是你自己。
法,就是你要认清形势,有什么办法在这里面折腾。
人是时代的产物,自己能控制的只是很少一点,能改变命运,也是时代赋予的机会。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以谦卑的心情处理你面对的每一件事。
我们犯错误,很多时候是试图控制自己不能掌控的东西,最后失控,失控了就毁灭自己。
基于「道天地将法」华杉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30 年前大环境不好,但妈妈教他英语,爸爸教他识字,让他谨慎选择朋友,因为每一个人都受别人的影响,我们要选择接受好的影响,这些构成了他的地利,顺利进入大学。
他爸爸对道天地判断正确,让他学汽车,赶上了国家汽车工业大发展,但是他喜欢文科,大学时读了《孙子兵法》《资治通鉴》等巨著,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要什么了。
毕业后,同学都想国家包分配,将来分房子,华杉觉得房子对他来讲不重要,到了将这一步,作为自己人生的大将,最最最重要的就是立志。
不能只想赚钱,那就完蛋了。钱是你对社会有了贡献,社会对你有回报。立志就是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发挥什么样的价值。
接下来敲黑板画重点。
志有定向之后干嘛呢?
一生只做一件事。
这符合兵力原则,集中兵力,兵力就是你的时间,做成一件事,也符合一万小时原理,投入足够多时间刻意练习,你能成为世界级的专家。
感:一生只做一件事,这观点太震撼了,得多大的志向才能定在这一件事上。
想想,又让人唏嘘不已。
大学到工作的这十几年间,没有立一个志向让自己定在一个方向发力。反倒是来回切换,哪里赚钱哪里热,就往哪里切,耗心耗力,没有一件能让自己坚实立住的东西。
那些坚实立住的人呈现出来的都是一件牛逼的事,有的甚至好几件。
华杉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成了营销界必读书目。
《我不是药神》的豆瓣评分 9.0,徐峥一下子就立住了,华语影片上 9.0 的不超过 20 部。
米切尔只一部《飘》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
乔布斯的苹果,罗振宇的《得到》,雷军的小米等等….
普通人只需要做一件拿得出手的事就非凡了。
思:建立自己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原则。
一生只做一件事是你的核心目标,是你这辈子要呈现给这个世界的一件作品,要集中优势兵力(时间)搞定它。
让我想到巴菲特的滚雪球理论,人生就像滚雪球, 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下坡。
也就是说你要做的这件事,必须要附着在一个势能上,并且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雷军说,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不是因为你多强,而是你顺势而为,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再次强调了势能的重要性,在势的基础上建立你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原则。
梁宁用点线面体做了概括性总结,努力是一个点,要有一个线性的成长周期,在一个行业面上,然后附着在一个经济体上。
我们在找自己的那一件事时,也要有点线面体的认知。
华杉在做选择时,也强调「道天地」的重要,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内心最想做的一件事。
他一直在做营销咨询,很长时间是在给其它品牌做营销推广,比如,送长辈黄金酒;三精,蓝瓶的钙;西贝莜面,I love 莜;得到,知识就在得到等等。
这些还是在给别人做服务,在业内比较有名,直到他把这些品牌方法论写出一本书《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对中国本土营销界的贡献就很大了,影响着一批批想要从事营销的人们,奠定了他的行业地位,也实现了他大学时要做作家的梦想。
接着他做了什么呢?
他开始一系列的重读经典,《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华杉讲透孟子》《华杉讲透论语》,《华杉讲透资治通鉴》这部巨著他也开始了准备。
你能想到什么?
把握自己的古登堡机会。
华杉用读经典的方式,输出自己对经典的见解,传播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将来在文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看过《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的人都知道, 他里面提到产品命名要借助人们熟悉的符号,才能让人记住传播。
你看,他选的书都是国学名著,国学名著就是超级符号,他解读超级符号,他就和名著绑定在一起,传播的生命力就很强。
你想想,《资治通鉴》294 卷,司马光主编,历时 19 年完成,全书 300 多万字。能解读它的人,至少要耗费七八年时间,时间成本这么高,很少有人敢这么干。
华杉敢。
《孙子兵法》讲,先胜后战,先取得胜利,后面做的都是赚到的。
华已成名,前面基本书都是畅销书,后面出书就是扩大胜利战果。一旦成功,名留青史。
知道这些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普通人将来能留下对他人产生影响的东西几乎是零。那我们不能这样下去,把握自己能把握的一个点,持续不断的做下去,也能做出有价值的事。
古腾堡机会属于每一个人。
现在开始输出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积累一张张知识卡片,一点点影响别人,量变引起质变,将来也能输出更大的作品,影响更多的人。
行:写知识卡片是我一生要做的事情。可能一张卡片对别人影响很小,就一张一张的写,让影响变得越来越大,长期积累下去,也有机会写出值得被赞颂的作品。
然而,一个人写容易进入思维盲区,那就做一款卡片产品,一群人一起写,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抓住自己的古腾堡机会。
毕业十年,你如何面对你的关键战役?
见:华杉说,大学刚毕业创业就是战中求胜,就是冲上去就打,一个失败接着另一个,十年后,就被社会边缘了。
要先胜中求战,先胜而后战,慢慢积累力量,找到自己的志向,先打一场胜战,保住胜利果实,之后再战,就是扩大战果。
华杉自己就是这样,找到自己的志向,进入广告业,中间无数风口,他都没有参与,一直是不战,只在广告这条线上走。
面对竞争,他不理会,他说,竞争会损失你本身的竞争力,你应该做的是强大自己。
感:胜中求战,这个观点很反常识。
周围看到的现象是辞职创业,脑子一热就丢掉了很不错的工作,还不具备一些能力就把自己置身于市场经济的洪流中。
然后,战中求胜,来回折腾,有一些人出头了,幸存者偏差让我们看不到暗淡下去的人。
如果先打一场胜战,粮草充足,接下来再打,心态也好很多。置于死地而后生,固然勇猛,但能生的必定是小概率事件,凭什么会是你呢?
竞争会损失你本身的竞争力。这句话也很颠覆,现在都是鼓励竞争,激烈的很,他告诉你不要竞争。
我是这样理解,你一旦知道自己要什么,就会有自己的做事节奏,一旦参与竞争,自己的节奏就被打乱,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给自己造成损耗。
思:你该何时出战?
如果毕业十年,职场浑浑噩噩,没有机会成本,也就是除了这地没有其他选择。这时候如果有一个机会,就得战中求胜。
对于有了一定的胜利果实,又想好要做什么的人,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收益无限,损失有限,那就更要博取一战,再不济也有底盘托着。
一旦决定投入战争,就要全力以赴,因为人只能做好一件事,干这这个又想着那个,都做不好。而且你对你的战友也是不负责任,最后你不仅坑了你自己,还会连累别人。
行:我举事,首先投入有限,收入天花板高,然后 all in ,把这件事做好,而不是自己再捣鼓其它,把风险给到其他团队成员。
进入中年,你应该如何重新设计你的人生战略?
见:华杉 38 岁遇到中年危机,工作压力让他得了焦虑症,呼吸都困难,把公司交给了其他人管理,推出合伙制,业绩反而得到很大提升。
这时候他第二次立志,找回大学时期的理想,成为一个思想家。
从《孙子兵法》到《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他都写完了,然后用八年时间写《资治通鉴》。
他是怎么安排呢?有两点。
- 写作,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5点到7点,他写两个小时。
- 布阵,先写兵法,积累人气,再写其它。
华杉认为,
人生就是由每一天构成的,所以实际上我觉得用兵法来讲,就是你怎么样安排你的每一天,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兵法。
朝气锐、昼气弱、暮气归。时间要尽可能安排在早上。
他认为人生就两个字:勤和诚。对自己勤,对别人诚。然后少举事,认准一件日日不断,水滴石穿。
感:写作、布阵这两点启发很大。写什么,怎么写才能价值最大。
我的一块输出群,每天早上 5 点多就有人发文章,毫无思考的水文,他能连续不断的发一个月。虽然在写作,但他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写,没有积累的写作,挺浪费时间的。
一个人真能做成一件事。
比如主题积累知识卡片、写能快速传播的知识,也就是对别人有用的知识,日日写,不间断,滴水石穿是可预期的。
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消耗上。
思:万维钢解读过一本书《见机》,提到要进行能量管理。华杉是高手,朝气锐、昼气弱、暮气归。早上能量充足,他把时间安排在 早上 5 点到 7 点写作。
他只是在安排时间,一切时间是为他的事件服务,管理的还是事件。比如先写什么书,每天必须写多少字,目的还是完成一件事。
而很多人为了管理时间而管理时间。
早上早起就是打卡,把打卡变成了自己一天当中的事件,而忘记了早起是为了去做对自己重要的事情。
大脑是懒惰的,植入什么概念,它就不思考,执行什么概念。
所以要梳理下。
事件管理-精力管理-时间管理。
这样主次就分明了。
行:工作上每天就做三件事,先完成一件最重要的事,再做两家不那么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