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滴滴暂停深夜服务后的第4天。
从滴滴宣布暂停深夜服务开始,办公室都惶惶不安,叫苦不迭:万一那几天要加班怎么办。
周围的同事不敢轻易尝试加班到23点之后,因为公司周围并不是闹市区,出了大楼会不会有空的士、要花多久打车都是未知数。
暂停服务的第一天晚上,就有记者深夜街头体验打的,结果:司机开价翻倍、中途还在接乘客。
毫不意外,网友又一次展开辩论赛,开始陈述自己的观点:
01 滴滴这是强行为自己洗白来了,还非得带上出租和黑车。02 出租车和黑车也该整治整治了。
而在这些声音里,我们更支持第三种观点:
大家没有想要搞垮滴滴,只是想让滴滴变得更安全。
出租车和网约车之间,我们还是会选后者
01 出租车与黑车的问题一直存在着
在网约车风靡之前,舆论的矛头总是指向出租车与黑车。在滴滴关闭深夜服务后,他们更加有恃无恐。
拒载、漫天要价、开着“空车”与乘客擦身而过,出租车曾因此成为众矢之的;
选择黑车的乘客,要忍受吹着口哨言语轻佻的司机;
漫无目的地拦车和无止尽的等待,是压垮深夜加班族的最后一根稻草。
02 网约车的出现,改善了出租车和黑车的BUG
(1)网约车应时而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
“出门前叫个车,随叫随到。”这些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昨天晚上,同事大猫加班一时忘了时间,从23:10至23:50上车,她在路边足足花了近40分钟在等待空车路过。
“大晚上的,在路边打车太恐怖了,还不如滴滴呢。”
深夜的路边没什么人,她不仅要拦车,还要担心周围会不会突然窜出坏人。
(2)网约车确实比传统出租车更加安全
上车后大猫不忘在微信群里全程直播标志性建筑。
网约车有路线指示,遇到路线偏离导航,我们便能及时做出判断。
“网约车的行程分享功能,比「自由」的出租车更安全。”
(3)网约车价格更直接
网约车加价,一目了然。
“愿者上钩,总比漫天要价的黑车更靠谱吧?”
大猫每天要转三次公交才能到达城市另一端上班,便宜而便利的顺风车,让她的通勤轻松不少。顺风车下架后,她支付的打车费是顺风车的两倍。
比起抵制,我们希望网约车变得更安全
01 网约车确实有很多安全隐患
三个多月内发生两起女孩遇害案件,彻底激怒网友。
(1)“我可是看得到你电话的!”
办公室的上班时间,经常听到女同事抱怨:网约车师傅言语轻佻,脾气古怪,甚至出言不逊。
但许多女生在听到司机的威胁,还是退出了客服投诉的界面。
(2) “客服到底存不存在?”
从不少例子看来,客服紧急处理能力不足。
敷衍了事,被投诉过的司机没有处罚还能继续接单。
02 面对危机,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网约车是新兴业态,一旦涉及刑事案件,极高的普及率会使其在媒体上的曝光度大于其他出行方式。
事实上,网约车的出事频率远低于传统出租车和黑车。
因此,与其抵制网约车,不如期待他们变得更加安全。
希望滴滴的整改,让美好出行不止是口号
01 网约车们已经或将进行一系列整改
(1)试运营全程录音
在加密保存数据、保障司乘隐私的前提下,滴滴新版APP可以开启录音功能。
(2)开通一键报警功能
滴滴更新版本后,在页面左下角出现了“安全中心”字样。用户最快四次点击就可以完成紧急拨打110。
同时,还开启了乘客的“号码保护”与关联紧急联系人的功能。
(3)在派单前应用人脸识别等技术,保证人车一致。
这些整改是否能从根本起到实质性作用也还有待商榷。但面对问题,我们更希望的是整改,而不是粗暴地无期限下架,例如:
抬高顺风车司机的门槛,完善监管制度;将录音的监控落到实处;报警功能可以真正一键触达。
02 滴滴可以一刀切,但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行业的垄断
网络的便捷、出租车和黑车的短板,让网约车顺势发展。而滴滴也站在了这一风口上,趁势而飞,迅速垄断了整个行业,甚至一家独大,地位无可撼动。
滴滴沉浸于风口所带来的便利与利益,急于扩大企业规模,渐渐忽视了与大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
就像开篇有网友说到的:大家没有想要搞垮滴滴,只是想让滴滴变得更安全。
无论滴滴暂停深夜服务是诚意之举,还是为博眼球,如若不从乘客角度出发整改,当风停时,滴滴势必摔得更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希望「滴滴一下美好出行」不只是口号。
不做无聊的大学生!我们痴迷成长,崇尚思考,热爱挑战。我们在大学sowhat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