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李总,亲爱的家人们:
大家好!
2019年1月14日,我的日精进第4天。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1·比学习/前几天,看了一部讲述医护人员生活的纪录片—《人间世》。其中一个情节,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担架员徐晓明,是三甲医院里的老员工,日常工作是把患者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由于每天工作强度很大,徐晓明常常干得筋疲力尽。对这份重复而辛苦的工作,徐晓明感到并不满足,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升职加薪,有的还创业当了老板,徐晓明有时也会考虑,是否应该换个工作。但母亲对他说,“别想那么多花花肠子,踏实努力干下去吧,你只要做好这一件事,以后什么事都难不倒你了。”潜移默化,徐晓明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每天加倍努力工作,坚信这份经历会对以后的赚钱致富有帮助。事实上,在医疗系统里,担架员并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系列。与临床医生相比,担架员业务极其单一,上升空间几乎为零。即使徐晓明再怎么努力,工作再一丝不苟,也无法改变现状。他的努力,对个人成长是无效的。生活中,像徐晓明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受到毒鸡汤熏陶,坚信努力就能致富,却不愿意停下来思考。最终拼死拼活,消耗的只有健康和精力。努力,是达成目标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说,只要努力就能达成目标。不恰当的努力,就好比向着错误的方向用力。越努力,只会死得越快。
努力本身不值钱,没有人会为“苦劳”买单;《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有一幕印象深刻。ABA公司的陈奇雄,在一次华东大区经理的竞选上,遗憾落败。他找到领导哭诉:“我在公司整整12年了,没日没夜,天天加班,周末去拜访客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我这么努力,难道你们都没看在眼里吗?还只给我一个小小的主管?”领导冷眼对他说:“你的工资不是按‘努力’来算的。你的‘努力’更加不是公司给你升职的理由。”职场中,你有多努力,多大苦劳,这不是老板最需要的。你真实的价值,实际产出的功劳,才是升职加薪的关键。就像你去买包子,只会在乎包子好不好吃,老板做包子的过程多艰辛、多努力,和你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你以为的努力,只是在“重复劳动”雷军说过:“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战略上的懒惰。”如果每次只是抄错题,不加以分析,就是毫无意义的重复劳动。因为你的大脑,始终在偷懒。摆脱无效努力关键在于“偷懒”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懒人创造的,而不是努力的人创造的。人们不想走楼梯,于是发明了电梯。人们懒得走路,于是发明了汽车、火车和飞机。做得更少,但效率更高。所以,要想达成自己的目标,首先不应该是瞎忙一通,而是要思考,用什么“偷懒”的方法,才能将自己的成果最大化。等你思考完了,你会发现,其实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你就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不应该只专注于工作,而是多做“无用”的事情。像现在的抖音,许多自以为踏实的人不愿去了解,认为看短视频是没有意义,浪费时间的行为。对“网红”印象,还停留在低俗、低端的层面。却不知道已经出现了不同领域,甚至非常专业、有思想深度的网红。你不做这些看似“无用”的事,直接否定它,就相当于断绝了自己对新事物的参与度。人是环境的产物,如果见识一直活在过去,就算再努力思考,也没有办法提升思维广度。
借用卡尔维诺说的:“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
上面说了这么多,写了这么多,可能都每人看,如果看了,我就告诉你一句简单的话,理解上面说的一切,“如果我不写,如果我不说,你们又怎会知道我这段时间看了那么多,学习到了这些东西?”
2·比改变/我们往往忽略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意志力更加有限,一天工作8个小时,身体都被掏空了,你确定还能兼顾德智体美劳?导致很多人忙忙碌碌一年,到头来一事无成。其实,一年时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耐用,只需要制定一个目标,进行专项突破,至于其他方面,则可看情况推进。这就需要我们做出筛选,把真正有价值、能够坚持的内容找出来。比如,新的一年要涨薪30%,这就是唯一目标,然后思考涨薪需要哪些技能提升,或是人脉拓展,通过拆解过程、逐个攻破来一一解决。而不是一下子定多个目标,断断续续地做,然后放弃。目标是否明确,是成功与否的分水岭。真正的进步是水到渠成、厚积薄发的阶段式精进。有了“目标思维”,习惯一旦生成,就会带着你轻松往前走。
以前我总是希望把一天当两天甚至三天来用,现在,头脑清晰,短期目标制定好,本着目标前进就好,把自己身体掏空,反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自己疲乏的状态会成为负面的影响;
3·比付出/给我1个小时,去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先花55 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 分钟足够解答这个问题。远离核心问题,即使付出的再多时间,也只是徒劳无功。只有在最高效的环节中用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比谦卑/人天生难免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5·比感恩/感谢命运让我与鑫和邂逅,感谢我进入到这个大家庭,感谢有你们陪伴,一起成就一番事业!
6·比坚持/我所期望的,只是从成功者身上能够领悟到自己不曾窥探到的东西,包括处事的思维和对待人生的态度等。归纳起来,就是我特别留意“别人是怎么做好的,我用什么方法能做得更好”。
努力学,努力做,哪怕有一天成为小草变枯草,点燃后,仍要发光发热!——国贞一
题外话:
①销售业绩下滑了,改怎么办?
目前我们的回答,大多是人手不够,竞争对手降价;人给了,折扣也给了,我相信,会把业绩在一段时间冲上去;可是,如果仔细算下来,,由于都是打折出售,算上新增的人力成本,运营成本,利润会变为负数吧!
竞争对手又降价了,摆出了一副誓死要打价格战的架势,更高折扣的请求......怎么办?再降?就会亏更多!不降?市场就没了......裁人?团队就散了。
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表面问题」并没有找到「本质问题」,吃错了药!
②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因为没有问题,就意味着你不知道目标在哪里,也不知道现状是什么,自然就不知道有什么问题,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波逐流,一脸迷茫...
比如你刚对一群人讲完一大段话,然后问:大家还有没有问题?大家回答你:没有问题…...
你千万别天真的以为大家都听懂了,更大的可能是:他不知道什么算真正的听懂了,以及为什么要听你说这一大段,他没有一个期望值;
也不知道自己听懂了什么,没听懂什么,处在游离状态,找不到自己的现状…...
因此,不是他完全听懂了,没有问题,而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听懂,不知道什么算完全听懂,因而找不到这个「落差」在哪里,没有发现落差也就没有发现问题,所以只能回答:没有问题......
解决:题外话②,我知道如何解决,①还没有想到好的解决方法
现状——期望值
当遇到一个问题时,拿“现状”和“期望值”做对比,就会制造出问题了,就不会回答“没有问题”了;就是这么简单,就看你们怎么理解了;
其实,专家用了很长一篇文章来讲解的,我看后,理解后,我觉得,用这一句话,完全就够用解释,专家太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