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浅安时光
01
前两天,我送孩子去幼儿园。刚给孩子换完衣服,就见一个小姑娘苦着脸进来了,后边跟着孩子的妈妈。孩子妈妈不停的念叨:
早上叫你起床你不起,来晚了吧?昨天让你写作业你不写,今天交作业咋办?你自己的事儿从来不操心,啥事我不提醒你绝对忘!我跟你讲,以后妈妈让你做什么事儿就赶紧去做,别磨磨唧唧的。
你现在这么幸福,什么事都有家长为你操心。妈妈小时候根本都没人管,干啥事儿全靠自觉。我天天在你身上花这么多时间,你怎么一点儿都不自觉呢?
妈妈的语气很愤怒,而孩子却从头到尾苦着脸,撅着嘴。在一群蹦蹦跳跳的小朋友当中,显得特别扎眼。我不知道孩子在这样的清晨气氛中开始一天的生活,今天能开心吗?
我们经常会不知不觉中成为这样一种家长。眼神永远离不开孩子,以爱的名义“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同时不断下达“指令”,指挥孩子的一言一行。
早上起来,提醒孩子赶紧穿衣服,赶紧洗漱,赶紧收拾书包,赶紧喝水吃饭上学。
下午放学,提醒孩子赶紧洗手吃饭,别玩了,快点写作业。
写作业,提醒孩子别磨蹭,快点儿写,别玩笔,写工整点,专心一点。
睡觉前,提醒孩子收拾书包,洗脸刷牙,赶紧睡觉。
孩子就机械的随着家长的指令行动,磨蹭,受到指责,继续执行,磨蹭,指责。就这样日复一日,往复循环。不知道大家对这个场景,是觉得熟悉还是压抑?但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也许发出指令的那个人就是我们自己。
02
我们试着分析一下,父母不断发出指令的原因是什么呢?
时间压力。时间紧迫,我们希望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想通过不断提醒让他珍惜时间,做事有规划。
想帮孩子规划人生,希望孩子能按照父母规划的路线成长,少走弯路,成长为父母想要的样子。毕竟”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听我的,你绝对不吃亏。
希望他养成自觉的习惯,想通过不断的提醒和指令固化他的习惯。
还有一个我们不愿承认的原因:我们潜意识里想成为孩子的权威,在不断的指令当中,我们体会到强烈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对孩子管的特别严特别细的家长,要求都是比较高的。我们希望能通过精细化管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自觉孩子,也很有信心一定可以得到优秀的孩子,但是结果往往让我们失望。
03
其实,监视和提醒不是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要用心的。
孩子并非一块石头,并不是我们雕刻成什么样,他就能成为什么样。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他会针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呈现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教育仅仅停留在管制的层面上,而没有进入感知孩子内心,和孩子互动的层面。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把一块璞玉雕成了废品。
一个孩子,事前总有人提醒他事情该怎么做,他会主动思考事前规划吗?事后也有人为他做反思,并且强制性灌输给他,他能学会做事后反思和复盘吗?我相信,答案一定是:不会!
人的大脑都是倾向于懒惰的,既然这些事父母都已经替他做完了,他为什么还要做呢?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规划和反思能力。父母见没成效更着急了,进一步加强提醒,事情离我们的预期越来越远。
孩子的自觉是如何形成的?就是从生活中一件件小事的规划和反思中衍生出来的。在每一步的提升当中,孩子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方向和价值判断。而这些目标,方向和价值观又进一步促成了他自觉的完成自我完善。这其实是孩子内在成长秩序,是一个逐步自洽的过程。
其实,换个角度想就很好理解了。就拿吃饭来说,饭必须是本人一口一口的吃才能长身体。难道说父母帮孩子吃饭,孩子就能长身体吗?
思想也是一样的道理,每件小事都是孩子思想成长的食粮。父母帮孩子完成,只是提升了父母自己的规划、复盘能力和自觉性,这些能力并没有长到孩子身上。
另外,总是管制孩子的父母内心会失衡,不知不觉就会抱怨孩子。自己在孩子身上花费的用心比任何父母都多,为什么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呢?难免说出:
我天天陪你写作业,天天带你上辅导班,每天抽出那么多时间来陪你,你怎么一点就不自觉呢,怎么就考不好呢?
而这样的指责,更进一步加剧孩子的不自信和不自觉。
那孩子又是什么感受呢?
他每天听父母的指令,父母在他生活中占有绝对的控制权,孩子内心肯定充满了不满和烦躁。可他是个孩子,父母又没有意识到自己强势,孩子又能做什么呢?
他只能把这种不满和烦躁转变成不自信、悲观、觉得自己笨拙、自制力差。可是父母的言语又不断暗示他——他就是这样的人。因此,他对自己的定义越来越负面,越负面表现就越差,由此进入恶性循环。
04
家长该怎么做呢?
调整自己的心态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秩序,我们不能过多干扰。人在接触新事物时都是笨拙的,随着不断的练习,我们会越来越熟练。对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新事物,我们要允许他笨拙,这是必然经历的过程。
换个角度想,我们用30多年的生活经验去评判一个只有六七年生活经验的孩子,还批判人家笨拙,这不是占人家便宜吗?没准,我们六七岁时还不如他呢!
给孩子自由
我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想了一个办法。我引导5岁的女儿自己想想,每天上幼儿园之前要完成哪些事?她归纳了六件,我带着她画在小黑板上。
现在,根本就不用说,每天早上她都会到小黑板前看一看该做哪件事,然后去做。做完后回来打个勾,很快就能全部做完。然后她会跑过来跟我说“妈妈,我今天早上的事情全做完了,可以去上学啦。”我会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和吻,告诉她,“你做的很棒!”
每天,她都能带着成就感和幸福感出门。我想,她一定能在这种自我规划中,养成自己的习惯,找到自己的行事节奏。
克制自己,主动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唯一需要克制和思考的就是父母。我们需要克制自己对孩子的控制欲,要克制自己评判孩子的欲望,要克制自己在孩子身上找存在感和价值感的潜意识,更要克制自己的嘴,不该说的不说。
同时,我们还要提升自己观察、总结、思考、沟通、转化能力。其实,这与其说是对孩子的一种管理方式,更不如说是父母的自我管理和修炼。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父母的成长也需要时间。不要心急,慢慢来。克制监视、提醒和唠叨的欲望,慢慢改进和修正自己的想法。我相信,我们在收获成熟的自己时,一定也可以收获一个自觉的孩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