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罗冥想》第十六封信:毁灭之塔,读书笔记)
01
我们这个时代,追求卓越,宣扬个性,彰显自我,一个众声喧哗、充满了享乐欲望文化的时代。人们忙碌地、一砖一瓦地建造自己的“巴别塔”——房子、事业、金钱、安全感、自我重要性等等,这样的时代也催生了一大批自以为是的妄人。正如在现实中人们以建造高塔为傲,从508米的台北101大楼,到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乃至现在的世界最高楼——高达828米的迪拜哈利法塔,塔顶直入云宵;而这种建造摩天大楼的冲动正在向更多城市蔓延,尽管科学家早就指出摩天大楼存在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和能源耗费问题。
物质次元里发生的事,在精神次元里一定存在对应的因素。
人类天性里的欲望,例如觅食本能、发育期的性冲动,以及贪婪、愤怒、悲伤等情绪反应,如果过于放纵、没有在第一时间克制住它们,外境的诱惑就会怂恿人们扩大罪行的范围,所以是我们人类为罪恶提供了机会和肇因。
一个清晰的事实是:人的内心里——灵魂而非肉体——本来就存在着邪恶的种子,没有它,外境是产生不了诱惑力的。人类被赋予的自由意志,可以自行选择不断成长、蜕变与觉醒,但也可能因为不知检点而自甘堕落。这是人类作为理性存有为何下场不同的原因。
这张大阿卡纳要探讨的是:人类「自高」的自由意志,以及自由意志助长的独特性和最终步上绝路的命运。
02
「建造巴别塔」的欲望从何而来?
负向的禁欲主义以肉身为鞭笞的对象,认为人的邪恶本质是生理遗传所致,因此以不进食不睡觉的方式让身体变弱,以各种方式羞辱和虐待它——这些都源自于羞于面对色身。事实上,色身本自具足智慧,是自我最真实的载体,例如瑜伽、各种呼吸法门,都是感悟身体智慧的直接方式。而灵魂的德行、人的情绪却无法像跳动的心脏和呼吸那样稳定
在基督教的《创世纪》中,犯下原罪的是灵魂,与色身完全无关——上帝在伊甸园中安置了发出火焰、四面转动的剑,为的是防止人接近那棵生命树。
积极的禁欲主义对抗的不是色身,而是灵魂里的邪恶种子,从而重新经验与万物合一。许多人采用这类方式来磨练自己,有人彻夜不眠的祷告,并非不想让身体休息,而是为了在祷告中与神合一;圣安东尼进入沙漠也不是要虐待自己的身体,他是渴望孤独地去经验神的临在;科学家关起门来做研究也是这种方式之一,目的是为了发现真相;医生之所以半夜起身,是为了出诊照料病人……因此,积极的禁欲主义其实是以更好的取代好的。
回到人的邪恶本质上,它到底是什么呢?东方传统的佛教与西方传统的基督教,分别给出两种答案。
佛教认为,它源自于「原始无明」造成的自我感,人类误以为经验性的自我即是真我——人因为无明而产生欲望,欲望又以「自我」这种虚幻的精神结构为重心,然而真正的「我」是无处可寻、无所不在的。
西方的基督信仰则提供了不同的答案:它主张人的邪恶本质源于擅自追求知识酿成的原罪。基督信仰出现前的隐修之道和《圣经》,都将原罪形容成一种不顺服上主的行为,亦即人的意志背离上主的旨意到导致两者的不和,起因是渴望追求神启以外的另一种智慧,想要透过具体的现实去认识神和神启以外的其他知识。
因此,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智慧传统的左翼给出的答案是「无明」;智慧传统的右翼给出的答案是「僭取知识」。
03
根据《圣经》的记载,人被上主安置在伊甸园里,负责「耕种」和「看守园子」的创造性公国。园中所有的果实他都可以吃,唯独园中那棵善恶知识树的果子不可以吃,否则就会在吃下的当天死亡。后来,亚当和夏娃禁不起诱惑而想要张开眼睛,渴望「像上帝一样能够辨别善恶」,所以吃了禁果,就被赶出伊甸园去耕种大地了。人类顺应了想要「张开眼睛」变得「像上帝一样」的欲望,导致人必须化为肉身、承担做人的后果:受苦、辛劳和死亡。
人类起初是被安置在「愉悦」的环境里,而且被指派了原始及永恒的使命:耕种和看守园子,那是一个自然本性与灵性合作无间的世界。多么知足常乐的境界啊!
人类历史上宝贵的文化与精神传统都与这种境界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髓,北美印第安人「万物有灵」的信仰,印度人把这种合一的修炼称为「瑜伽」。而隐修士想要耕种和看守的「树」,也是「上界如是,下界亦然」的合一奥秘所在。这也是荣格所谓的「集体无意识」的记忆库。只可惜,这些精神传统在「二元对立」的现世法则下,渐行渐远……
这些精神传统正是人类对伊甸园记忆的看守——工作,然后自然而然地成长;深入地思考,然后静待思想的发展和臻于成熟;伴随着魔法语言而来的必须是神圣的静默。因此,「耕种和看守」,正是精神修行的永恒法则。
04
在《创世纪》中,巴别塔的建造,属于企图利用世间力量去征服天国的「原初现象」,是「低层我」透过集体意志建造出普世性的结构,以取代上主或「高层真我」。这种罪行引发的后果是「上主下来……搅乱他们的语言,使他们彼此无法沟通」,或者说建构个人或集体的巴别塔将无可避免地会被上界的雷击垮。
非圣之人,多少都会建造自己的巴别塔,这个由行为、想法和抱负形成的「私密世界」,一定会随着灵魂进入属灵次元。这个主观的内在世界,灵魂终将面对属灵实相对质的试炼——雷击,从而陷入炼狱般的「黑暗」中。
许多向内寻求自我真相的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这种「灵魂的暗夜」的体验——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你被自己最大的恐惧吸引到一种境遇中,在这种境况中,你仿佛被拖入充满无助、哀伤、愤怒、焦躁的深渊,感到无所适从、心力交瘁……最著名的灵魂暗夜经验也许是心理学家荣格的,在他近30岁时,他遭遇了7年的灵魂暗夜,而在这段时间里孕育产生了作者后半生的大量作品。
关于这种灵魂净化的体验,任何描述都不及圣十字若望在《灵魂暗夜》(Dark Night of the Soul)里诉说的亲身经验,来得更清晰和具有说服力:
「暗夜」指的是灵魂领受了上主注入的圣光,而得以将惯性的、灵性的、天生的无明及瑕疵彻底净化……也许有人会问:灵魂为什么会把照亮和净化它的圣光体验成暗夜呢?我的回答是:上主的智慧之光对灵魂产生的作用不但像暗夜,更像是一种难熬的痛苦和折磨。原因有两个:一是祂的智慧层次太高,完全超乎灵魂的理解能力,所以对灵魂而言是黑暗的;二是由于灵魂低劣不洁,乃至于上主的智慧之光显得幽闭难熬……阳光越是强烈,人的眼睛越看不见。当上主将隐含的智慧之光注入尚未蜕变的灵魂内部时,往往会被理解成沉重的黑暗……更痛苦的是,灵魂害怕自己将永无价值,善良的特质都不见了。……上主轻柔的手带给灵魂的竟然是最沉重的压迫感……祂的目的不是要带来惩罚,而是要赐予它恩典。
……在神的火焰尚未与灵魂融合、将它转化成自性之前,会先净化它所有的负面特质。为了去除灵魂的不洁,祂会先让它变得晦暗,看起来比以往更糟、更不纯净、更会令自己厌恶。神之所以这么做,乃是为了净化它所有的不良特质;它们根深蒂固地埋藏在底端一直未被察觉,此刻神只需要释放一些微光,就能让它们变得清晰可见,它们终于觉知到以往看不见的问题……
摘抄这么一大段话,是希望如果有人正处于生命的晦暗时刻,要明白它开启的是净化的过程,也是让人重新开始的重大事件,从而学着安住在痛苦中,不再逃避。
这就是永恒的巴别塔法则——高塔被击垮,人心因为被雷击而变得谦逊,于是得到了上主的启蒙。
05
「上帝把自高的人降为卑微,又高举自甘卑微的人」,这句话正是巴别塔法则的精髓。
按照生物学的说法,「自高」就是发展独特性以得到短暂的优势,「自甘卑微」则是以一般的成长方式平衡地发展身心的机能。这则生物学的真理可以应用到所有领域。
因此,这世界有两种成长方式,一种是「让自己高升而建造巴别塔」,为了得到短暂优势而发展出独特性;另一种是「把自己视为一粒卑微的种子」,像一棵树一样逐渐地伸展。面对这两种选择时,我们主要的危机就是偏爱「巴别塔建造者」,不想当「上帝园子里的园丁或耕种者」。
所以很多人都需要上界的雷劈才能得到救赎,从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的状态,回归到单纯的演化之路上,回归到人生的「平凡之路」。人生的道路,应该像一棵树而不是一座塔。它是一棵死亡与重生之树,代表着生命不断地死亡与活化的成长法则。
正如沉寂十年后回归的朴树在歌中唱道:只有奄奄一息过,那个真正的我,它才会诞生。
06
成长法则也是十字架法则,它象征着意识的蜕变与转化。
我们可以用「迷途的羔羊」来比喻灵魂内在的欲望、抱负和优缺点。想要占优势的热望、迫使他人的意志服从于自己的愿望,本质上都是迷途羔羊的表现,因为想要占优势,骨子里其实是渴望整合、合一及达成和谐。这只羊不懂得用爱的方式去寻求和谐,却透过意志力用强制的方式去追求它。这只迷途的羊若想回到「羊群」,就必须明白是什么在驱使它渴望占优势。我们都需要在主观意识里,转化自己的野心和欲望。
以十字架法则来看,达成转化的实修方式就是冥想。深层冥想可以让内心的每一只「迷途的羊」现形,也可以滋生足够的力量让它选择另一种成长的道路。
因此,冥想就是「低层我」坦诚勇敢地和「高层我」一同在圣光中思考。专注乃冥想之前的必要基础,最后它会从思考和辩证转化成默观神交,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不再从长考量任何事情,相反地,事情的真相会自然流露。默观就是思想者与当下的真相合一的状态,处于其中的人得到的不再是「结论」而是真相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