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解析全过程

一、需求来源

1.用户直接提出

C端用户在使用产品时通过联系客服、APP意见反馈功能模块、应用商城评论功能等反馈使用的意见和建议。

B端用户通过企业内部通讯工具(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直接在大群或给系统运维人员反馈需求。

对于用户的第一手反馈信息,一定要非常重视,并且最好直接与其沟通,因为信息的传递会削弱其真实性,最直接的信息不会受到干扰损坏。比如B端用户说我想要加一个催办功能,吩咐其下属Y与运维同学沟通,Y可能没有理解领导的意思,然后对运维说我们想要加一个自动催办功能,运维想既然是自动催办,肯定需要设置时间,接着运维对产品经理说用户想要加一个催办功能,需要定时每天几点自动催办,等功能开发好,邀请最先提出需求的用户过来测试时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其实人家只需要一个手动催办的功能。

2.竞品分析

通过调研同行业产品的官网、行业报告、相关文章、新闻,下载其APP体验,甚至与竞品公司内部的员工沟通等方式进行研究。

竞品分析的内容包括:产品的差异化、运营策略、盈利模式、受众定位等。也可以通过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这四个维度)来分析对方的产品。

竞品分析不仅可以让我们跳出闭门造车的困境,及时了解外界发生的变化,还可以帮助我们调整产品方向,使自己不会偏离主赛道。

但竞品的功能我们不一定要做,需要研究其功能的价值后再结合自身产品定位去做。例如keep和咕咚,keep属于打造健身教程和社区这两个重要模块,利用教学视频吸引用户,再通过社区为用户展示瘦身后美好的愿景,社区kol再通过分享日常及售卖商品活跃社区,这样形成闭环。而咕咚是通过线上私教课及线下智能设备来帮助用户达到瘦身的目的,相对而言一对一的情况较多,社区这种一对多不适用咕咚,所以咕咚的分析师在分析keep时,可以弱视keep社区这一功能,因为对自身产品定位而言,提升不大。

3.市场调研

可以通过亲自拜访用户、邀请用户到公司访谈(访谈后可赠送一些小礼品)、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一般用于一条新的产品线(产品方向)或新功能的上线(其他竞品在此领域涉及很少),也可以通过36氪、虎嗅网、易观等信息平台获取行业内分析资料,再通过5W2H法则(why-市场怎么样、where-使用场景、who-用户是谁、when-什么时候开始做、how much-需要多少资金投入、how to-怎样去做)。

通过竞品分析可能在细分领域中的某一位置得到新的启示,从而在新的赛道提前布局。例如拼多多通过调研发现,三四线及以下的下沉市场因为价格原因电商APP普及率并不高,那么需要打造一款对价格敏感的APP,所以拼多多就以价格优势很好的布局这个市场从而从阿里、京东手中一步步抢占了如今的地位。

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算是较为高阶的技能,通过埋点、自建分析页面方式收集数据,然后通过一系列逻辑推断找到想要分析的结果。例如:某外卖APP投放某一渠道广告后拉新会员,用户从注册-领取红包-下单-复购-购买会员等路径可分析很多信息。

根据各个关键点可得出:1)推广,渠道的质量会影响新用户的注册 2)领取红包,发放红包的关键页,页面的文案、图片,红包的金额等因素 3)体验,是否在某个页面停留过久(可能是交互导致疑惑),进入会员权益页面后若立即退出,则可能没有有效的引导用户了解规则或视觉冲击感不强导致流出时间过快。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把问题转化成需求,再通过迭代更新解决它。

二、需求真伪

真需求:用户发自内心的想要解决的问题,甚至为此可以付出时间、金钱成本。

伪需求:对于用户而言,此功能可有可无,即使上线,他们也几乎不会使用。

例如:运营同学反馈需要一个信息收集的模块,填入收集市场的信息,自动生成图文报表,你觉得这个需求很棒,立即着手去做,上线后特别兴奋的和运营说了这件事,期望有好的反馈结果。待过了一段时间后,你去观察使用情况发现,只填写了几条数据,这时你会非常疑惑,运营同学回答道:上次的事情我只是随口一提,其实我用excel在线下就能完成,这个功能先暂时不用。通过上面的例子发现,这种就是伪需求。

那么如何辨别伪需求?在收集需求时,不能做传话筒,不要需求方说什么就把内容传给技术同学去开发,当拿到需求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深入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要这么做,有可能需求方提的这个需求不是他的痛点,他只是觉得这个功能好用而已。要分析需求的目的,有可能需求人想要的功能不是他表述的内容,要帮助需求人找到真正的目的,才能解决它。

三、需求优先级

好的优先级排序方法可以让你不在众多需求里迷茫,毫无头绪,或者无理性分析,全凭感觉。

这里我比较推荐RICE排序法,它由四个因素组成:Reach(影响范围),Impact(影响程度),Confidence(信心指数)和 Effort(投入精力)。

1.Reach(影响范围)

预估功能在上线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影响到多少的用户。在上线前可先了解本功能涉及的模块区域有多少用户在访问使用,例如在APP首页改版和二级菜单下的某个功能页面改版,它们的影响力是相差很大的,对于影响力很大的功能迭代,一定要格外注意,防止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2.Impact(影响程度)

预估上线后对用户产生影响力。可以设置一些选项来衡量:3(影响很大),2(影响大),1(影响一般),这里影响力可分为宏观和微观,宏观是指市场上对本产品的讨论程度、关注程度等,它可以提高产品的口碑,提升公司的形象;微观是指对用户群体、对个人用户操作习惯的改变,内容认知的改变,可使用户更乐于付费、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度等好的影响。

3.Confidence(信心指数)

对这个功能上线后产生的价值有多大的信心。如果你认为一个功能上线后可能会产生很大的价值,但没有数据用来支撑,那么信心指数会让你更有巩固这种想法。信心指数一般可分为三种指数:90%、80%、60%,之所以没有用到100%是因为在产品设计中不要有太绝对的判断,因为决定一个事情成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人的思维是有限的,一个因素没有想到,就可能会导致上线后的情况与预计相差较大。低于60%的功能尽量不要去投入研发产出,因为你本身对它就没有信心,不如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其它项目上。

4.Effort(投入精力)

从需求设计、研发到测试所耗费的时间。投入精力的单位是人/天,一个团队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产出更大的价值。

在完成了以上四点的评估后,可以通过公式代入:

Reach*Impact*Confidence/Effort得出分数,然后依次填入到每个需求的后面进行排序,RICE是一种科学的评估方法,可以让你事半功倍。当然实际工作中,有时候也会遇到老板直接下达的需求,通常优先级肯定是最高的。

四、总结

需求分析是产品经理的基本能力之一,每个人的分析方法都不太一样,例如有的同学会用到紧急&重要四象限法则,方法不在于多,在于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希望本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20评论 0 11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4,339评论 1 3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318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