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经过先后两次撤档之后终于空降上映,这部金马影后和国民四字弟弟合拍的电影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由于对片中某些元素的执着,我迫不及待地在第一时间就去抢票,万幸,在场场都座无虚席的情况下"抢"到了票。
影片讲述了在距离高考仅剩60天时,学生陈念因为给被霸凌自杀的同学盖上衣服,母亲被追债等原因受到了同学的霸凌和整个班级的漠然对待。她只好每天独来独往,阴沉忧郁,为的只是考到北京,带着妈妈走出去。唯一的意外大概就是偶然帮助了被打的小混混,少年小北。随着霸凌愈演愈烈,社会能给予的帮助有限的情况下,陈念找到了小北,说出了那一句“你能保护我吗”。两个人的命运在这一刻开始纠缠,陈念身后不远处,永远跟着那个带着帽子,行走在阴影里的少年。
后面的故事就不剧透了,影片后半部分设置了多次反转,这种情绪的转折力量感十足,影院里不少人都哭的一塌糊涂。
包括我。
从情节设置来讲,影片的许多场景都能与现实的高中生活一一对应,比如蓝白相间的运动服,堆满书的屋子,拥挤的教室,励志的高考誓师大会,这就很容易让观众将自己的经历带入,从而拥有更好的观影体验。
另外影片有大段的空镜头来渲染氛围,这似乎是导演曾国祥的个人风格了。两位主演的表现不俗,在这种怼脸大特写中,将情绪表达的基本没有瑕疵,有细节有爆发。
校园暴力离我们远吗?
每次在有校园暴力事件新闻被爆出来的时候,我总是在想,校园暴力到底是偶发事件,还是普遍存在呢?我不确定,但我见过它的影子。
我的初中在二线城市非市中地区。那片少有好学校,叛逆期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大半成了在校混混,低年级的通过认哥哥姐姐来使得自己在自己的年级内“出人头地”,而生剩下的学生最好不要惹是生非
我那时的同学Y,从小就认识了当时初二的“大姐”,于是理所应当然的被大姐大关照,这种关照是心照不宣的,它不会是晴空下的保护伞,而存在于与”大姐“偶尔的打招呼声中。
某天我恰巧路过看到这样的一幕,”大姐“在楼道拦下Y
“你们班的那x,话挺多的,嘴太欠啊,下午放学给我收拾收拾她”
我不知道那天下午到底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我只知道,那个坐在我身边的女生第二天红肿着一张脸,却变得沉默。
想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真的能体会到那种滋味。
电影《超脱》中就同样也叙述了这样的矛盾关系,学生们在一片萎靡的环境中放弃自我随波逐流,甚至认为自己卓尔不群的酷,于是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了谁认真学习谁就输了的风气。老师无论再怎么管教制止,也无济于事。
回到我的初中时代,当学校的“混文化”蔚然成风,甚至部分好脾气的老师都被欺负的情况下,学生已然不再相信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老师的帮助。被校园暴力的同学没有依靠,周边的学生也不敢插手”大哥大姐“的事情,甚至对这种事情的恶劣程度没有概念。
因为司空见惯。
正如《少年的你》中警察的对话:校园暴力案,我们直接能找校长,校长找老师,老师找家长,家长说在深圳打工,一年才会见一次孩子。那么谁能为校园暴力案件负责?
这是一个死循环。
电影结束时,是易烊千玺呼吁关注校园暴力的独白,可能也是因此,有部分影评人觉得影片说教意味太浓厚。但校园暴力题材的电影被搬上银幕本身不容易,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校园暴力的影子。相信从少年走来的我们,将会为人父母或已经为人父母的我们会有很深的触动。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原著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被指融梗抄袭多部东野圭吾的作品,当然我没有阅读过原著小说。只讲影片的话,在观看过程中,确实看到了白夜行的影子,尤其是男女主之间的共生关系,在观看过程中很容易联想到亮司和雪穗。
至于广泛流传的抄袭《嫌疑人X的献身》,可能由于电影版已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在顶罪桥段上《少年》主要侧重的是“两个必须走出一个”的情感和抉择,而《嫌疑人》最精彩的则是石神与汤川两位高智商理科生的斗法。观影时并没有很明显的相同感。
单就影片来讲,完成度很高,摄影手法很独特,剧情节奏流畅,而题材更是值得关注,是今年国产佳作之一。
以上
☞本文章首发于“狗哥说”公众号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