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金科长》这部剧有兴趣,完全是因为他的收视率在同时段压倒了两位国民度非常高的演员的作品。
几乎从第一集开始,我就能预测出这部剧的剧情的发展。我曾经想过,如果我是这部剧的编剧,一定把剧名改为《我是如何搞垮老婆公司的》。在剧中,对于TQ集团继承人张宥善女士来说,背叛的爱人,无能的儿子,不得不依靠平凡的员工,才能夺回父亲留给自己的公司。
但是,编剧放弃了豪门恩怨,从一个小人物金成龙科长的角度入手,讲述了一个不血腥,不虐心,不悬疑,还有一点点搞笑的故事。
这部剧主要围绕着TQ集团,这个看似“巨无霸”似的财阀企业展开。在南宫珉饰演的金成龙科长入职的第一天,他的直属上司秋部长就亲自为他讲述了TQ内部的潜规则――本部长级别以上所使用的费用无论通过什么办法都要处理(报销)掉。
看到这里,仿佛回到自己入职的第一天,忙着向前辈打听办公室的潜规则:同事的家庭背景如何,哪几个不能得罪;管理层里的排位是如何,写报告时不能错了顺序;哪几个部门老大不合,攒饭局时候要注意避开…
但是,我发现,TQ集团财务部的潜规则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这里的潜规则不是鸡毛蒜皮的八卦,而是要求员工迫于管理层的压力进行违规操作。
很多人在看到这里时可能会说,如果是我,一定把单据摔回对方部门的!
可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米尔格伦电击实验告诉我,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自己不会昧着良心做事,但他们最后都会屈服于了权威。
特别是遇到了像剧中财务理事徐律一般强势的领导(权威),反抗更加艰难。同样的,徐律这个傲慢,自负的财务精英,在遇到自己的领导(权威)朴会长时,也是俯首称臣,不得不为朴会长打点各种不入流的事务。
所以,我想,如果是我,一定屈服于权威,绝对不敢把违规单据退回去。秋部长也不敢。女主角尹夏景也不敢,最多只能通过指桑骂槐的方式指责会长的败家儿子。
人们都希望融入某个群体,被这个群体接纳,同时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是正常人类的基本需求----从众。我们的男主角金成龙科长也不例外。为了融入TQ集团财务部这个新部门,他在一开始并没有拒绝“采用创意的方式处理费用”,并且还提出迎新聚餐试图主动融入新部门,甚至将自己的“义士”奖金分给了部门同事以收买人心。
但,这种“从众需求”往往会使个人为了获得群体的接纳丧失基本的判断力。特别是当这个环境是邪恶的,个人还会服从于各种不合理的规则。在《金科长》这部剧中,这个邪恶的环境,就表现为TQ集团通过做假帐的方式稳固会长的经营权;而具体到个人,就是金科长被徐理事要求完成780亿韩元的假账。
小混混出身的金科长虽然给黑帮做了不少假账,但这一次却不乐意了。我并没有从剧中获得很明确的原因,大概是徐理事目无尊长的无礼态度让金科长心生不满;也或者是780亿韩币的工作量实在太大。但最有可能的是,在无意中挽救了前财务科长夫人后被授予的“义士”称号,让金科长产生了无意识的自我强化和自我实现,不得不“做个好人”。
金科长利用自己检查集团子公司帐务的机会,采用了五花八门的奇葩手段,先查出了TQ快递公司中的黑幕,保护了年长的老员工;接着,他又查出了TQ便利店对其他企业的利益输送,保护了兼职学生;在外部审计中,他把反贪腐的矛头对准了集团管理层。
所以,即使心理学上的各种实验(比如斯坦福监狱实验)都向我们揭示了权威的巨大作用和人类的从众需求,但是仍然有像金科长这样能够抵御邪恶情景影响的英雄。
其实,大多数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并不是因为他天生不凡。比如金科长,除了能看出他是业务能力非常强的会计和心算小能手以外,其他的剧情没有特意强调金科长的“不凡”:在会计业务上,他偶尔还要请教秋部长和其他同事,徐律理事甚至还能预判到金科长的做法,见招拆招;在工作外,当朴会长找人“处理”金科长时,他也会害怕,也会哭泣。
而回顾我们现实中的英雄,比如那位使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安全迫降的机长,他在被人成为英雄之前,也是普通人;甚至在成为英雄后,他也拒绝把自己视为英雄,只是认为自己做了“该做的事情”。
《金科长》这部剧中,平凡的英雄更是无处不在。比如,便利店的临时工召集了3000多人,做到了她的店长都无法完成的事情;那个被秋部长称为榆木脑袋的败家子在面对巨额财富时,依然做出了令他母亲欣慰的决定;TQ咖啡店的外卖小妹利用送外卖期间获取重要情报,甚至,连清洁工阿姨也肩负着保管重要证据的任务。
所以,即使身处邪恶的环境中,如果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逃避自己的职责,面对不公正的权威能挺身而出,那么,你也是一位平凡的英雄。而对于想成为平凡英雄的向往,也可能是这部剧收视率高的原因吧。
(本人系人人视频认证作者,文章首发于人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