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前进的力量

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之后的人生之路却可以由自己一步步创造。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的回忆录《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展现的便是自我重塑的过程,展现了教育的力量。

一、家乡永远是内心所爱

对于作家塔拉来说,家乡印第安山的巴克峰是回忆中的永恒,不论是十六岁前在家接受教育,还是离开巴克峰去杨百翰、哈佛、剑桥等地求学,她的笔下时时刻刻都会出现这个名字。

对于游子而言,家乡永远是内心最牵挂的地方。塔拉在家中的废料场工作时,她觉得巴克峰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会爬上她的背,在山野丛林间奔跑嬉戏,观察她一年四季的变化。巴克峰似朋友,是默默陪伴她长大的朋友,她会和它对话,感受她的回应。当她离开巴克峰去杨百翰求学后,每次回家最先映入眼帘的肯定是巴克峰,无论何时它都敞开怀抱迎接她。远在他乡时,她也时不时会想起巴克峰,想起印第安公主,想象它的神态与样子。

不论塔拉走得多远,巴克峰永远是她的家乡,是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即使后来知道年少时在家里受到哥哥肖恩的暴力伤害,知道父亲是一个偏执狂,但她都试着用自己的力量自我解放,一次次回到看似不那么正常的家中,因为那是她的家乡,有她所热爱的家人。

二、家人永远都最爱你

塔拉的母亲受正统教育,当她决定嫁给父亲后,就放弃了她的原生家庭,一切服从父亲的思想。父亲的偏执、妄想,哥哥肖恩的冲动暴力,姐姐们的软弱,她的家中一切看上去都不那么正常。

但她也是幸运的,因为哥哥泰勒冲破家庭教育去读大学,并鼓励她也要去求学,是推动她的重要力量。母亲虽服从父亲,但总会在关键时刻,默默支持她的活动,送她学舞蹈,接触音乐……父亲虽然最后还到处宣扬塔拉是一个邪恶之物,但他一场不落去听塔拉的演唱,塔拉选择去读大学时,他默默支持着她。当最后所有的家人都在父亲的力量下远离塔拉,但外公、安琪姨妈还是接受了她,舅舅们把她当成她母亲的角色融入家中。

塔拉从隐瞒自己的家人到自我革命,大方介绍巴克峰下与众不同的家人们,这个过程正是她包容家人,对家人浓浓的爱。她将自己前十六岁归结为巴克峰下家中卫生间镜子里的那个女孩。学习后的她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实现自我蜕变的独立女性。但不论是前十六年的妥协和屈服,还是后来的反抗和转变,始终不变的是她对家人,家人对她的爱。

三、教育一直最有力量

塔拉的改头换面,全新的自我展现是教育的力量。去杨百翰大学求学后,她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尽管大学前的任何知识她都不会,但学习让她充实,拓宽了她的视野,打开了她的格局。冲破“家庭教育”去接受“正统教育”,当发现与权威象征的父亲的思想不同时,她会去抗争,遇到困难会一步步尝试去寻求各方面的帮助,成就更好的自我。

学习过程中,她的内心有矛盾,有冲突,有自己无法融合的时刻,但是教育的力量一直鼓励她前进,在休谟、卢梭等前辈的著作中汲取力量,在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推翻又重建,让思维越来越深厚。

教育的力量不仅推动了个人,让自我实现突破和飞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它也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都向车轮推动历史前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