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东野圭吾的《红手指》,越发觉得东野君已经在魔鬼作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所谓魔鬼作家,是我对他下的一个十分私人的定义。最早开始接触东野圭吾的作品,纯粹是因为他本格推理作家的身份,而我又是一个坚定的推理小说迷。陆陆续续读过很多他的作品,获奖作品、人气作品,以推理著称的,以虐心著称的,等等等等。但越是追着他的作品看,越发觉得这个推理小说家实在太过犀利,不管是对人性的探讨、还是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推理小说家应该做的,他能将他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和观点与悬念叠生的故事,缜密的推理融为一体,让人很难不为之折服。所以我称他魔鬼作家,他的作品有着洞悉一切的眼睛。一名推理小说家,他设置了故事中的谜题又将它们解开,同时他也借助主人公的际遇和表达,抛出自己对于诸多社会问题的思考。这一点,近期带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两本小说,一本是去年读的《虚无的十字架》,另一本就是这本《红手指》。
《红手指》这个故事不长,延续了东野圭吾一贯以来的文字风格和叙事节奏,细节描写精细真实,但整体推理却并不是重点,甚至我觉得甚至都已经不能被界定为本格推理,可我仍然被戳中了,因为全书呈现了日本,乃至人类文明社会都面临的共同问题:养老、教育以及在经济衰退周期下的中年危机。
故事围绕一个家庭的突发事件展开,随着这个家庭中的主角即夫妻二人的选择走向而逐渐深入,将这三个问题很好得串联了起来,读起来扣人心弦又发人深省。
丈夫前原昭夫是一名普通的职场人,人到四十,工作让人无力。妻子八重子一人照顾家庭,与公婆不睦,溺爱独子。昭夫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他没能照料,父亲去世后不久,母亲也患上了一样的病。他们夫妻以照顾母亲为名搬去与母亲同住,但其实只是为了得到母亲的房子,而真正负责照顾老人的却是昭夫的妹妹。另一边,父爱缺失,又在母亲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成为典型的巨婴。这样的家庭好像万千家庭的缩影,直到他们已上初中的儿子在家中杀死了幼女,而他们又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自此一生背负上杀人犯的罪名,从而开始一路绞尽脑汁为他隐瞒。随着刑警调查的深入,罪行已经无法掩盖,可为了保全那个杀了人都不曾认错的孩子,他们将一切罪责推到了老母亲身上。幸好,在老人被作为嫌疑人离开家前,昭夫良心发现,坦白了真相,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老人根本没有患上老年痴呆,并从一开始就为昭夫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百般暗示。
结局有些催泪,一个年迈的母亲费尽心思挽救自己走入歧路的孩子,她成功了。一个中年母亲费尽心思包庇自己不知悔悟的孩子,她失败了。可是在这个结局中,没有赢家。
故事之外,让人引起共鸣和深思的是那些游离在故事边缘却时刻存在在我们身边的细节,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带给家庭沉重的负担,儿女无法尽到赡养义务的独居老人的生存状态,父亲在家庭责任中的缺位而造成的家庭教育的缺陷,成长中溺爱和忽视带给孩子性格形成中的不可逆的消极影响,总有一些画面让我们觉得异常熟悉,让我们觉得那就是我们也在同样面临着的困扰。而在家庭和工作中苦苦挣扎疲于奔命的昭夫,更像极了这个时代中千万普通人的缩影。
推理不是主题,而是线索,是让读者反思自己,向内心寻找答案的钥匙。这种创作意图上的转变,是作者的野心,也是一名作家是良心。
最后,作为一名坚定的推理小说迷,除了希望魔鬼东野君多出佳作,更希望我们本土能诞生出这样的作家,用好的作品唤醒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