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大林读书
花了差不多两个月时间,读完当年明月(石悦)著《明朝那些事儿》,这部皇皇巨著共九部超百万字,码在桌上高可盈尺,确实有点吓人,如今连吃饭都叫个“外卖快餐”时代,原以为啃完这部书不知要到哪个猴年马月了。倒是现代人善取“巧”,网站上正好有王更新播音的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于是一边收听喜马拉雅网的(广播版),一边对照书籍,成为新的阅读方式,视听结合,整合时间,在作者白话和机智幽默的述说中,在文字、表格、地图、插图、参考资料等辅佐下,一部浩繁跌宕的明史,居然读起来不觉得累,越读觉得轻松敞亮。
明朝是很有意思的朝代;时空上看,明朝离我们很近,不像汉唐宋离我们太久远,明(公元1368年——1644年)立朝共计276年,经历过16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完全由汉人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当今社会我们仍从许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找到其传承基因 。
明朝近300年风云际会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特立独行的人物,朱元璋、戚继光、徐阶、袁崇焕、郑和、李时珍、张居正;也有严嵩、魏忠贤、温体仁、刘瑾、吴三桂一干人等,可以说他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精彩大戏,他们把好人和坏人都演绎到了极致。
明朝诸位皇帝也很有意思;朱元璋起兵时说,老子起兵是死,不起兵也是死,与其等死不如战死,历代农民起义谁个不是?看来是不做皇帝都不行了,所以做了皇帝。诸位皇帝在我看来,只有孝宗皇帝、穆宗皇帝、思宗皇帝还算称职,其余的都不咋地,比如:洪武、永乐弑杀;宣德闭关禁海;嘉靖炼丹崇道;万历慵懒怠政;天启又好木匠……
读明史,我们认识了《天工开物》,记住了三百米长的郑和宝船;我们知道,密集劳动型的作坊在那时已初步出现,后膛红衣大炮已经规模应用;我们知道了腐朽的理学开始受到王阳明客观实际的心学冲击,“格物致理”第一次在理论与实际中出现并逐渐壮大……
读明史,常常让人感动不已,时常会想起一个词:气节。“大明多义士”,随便举例就有方孝孺、黄道周、杨涟、孙承宗等,不仅仅民间,官宦士大夫阶层朝廷也同样,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朝代,明朝终其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种理念视乎深入骨髓。看明朝战史,你会发现明军无论多么惨,多么危机,都决不用女人换取和平,决不割地赔款。哪怕暴民军大军压城,哪怕瓦刺大军围攻首都,哪怕皇帝不幸被俘……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决不认输。虽然明朝的皇帝有爱玩的,有荒谬的,可是明朝的皇帝,没有一个是软骨头,如崇祯皇帝殉国,如正统被俘却决不求饶,如隆武战死沙场,如绍武被俘,绝食自杀……
明朝军队的单个战绩在世界上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在所有历史超过百年的帝国中,明朝唯一没有与其他国家或势力签定任何不平等条约;唯一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暂时的。明军是世界上在亡国后,抵抗时间最久的——他们坚持抗击清朝达38年之久,纵观5000年中国历史,各个王朝的军事实力保持的时间不等,无论秦汉、唐宋元清,惟有被轻视的大明军队,战斗力保持最久,时间长达300年。
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中华文明没有灭亡,其实文明幸存下来的几率太小,“四大文明古国"现仅存一家,天灾人祸,内斗外侵,随时会毁灭高度文明,我们挺过了英法联军、挺过了甲午战争、挺过了八国联军、挺过了抗日战争,终究没有亡,因为在关键时刻,总有那么一大群人,无论时局形势如何,无论对手多么强大,无论希望多么渺茫,他们坚持,绝不妥协,危难时刻能舍身取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就是气节!民族气节!
经历人生几十年,越来越喜欢读一些历史书籍,倒不觉得一定要什么以史为鉴,如作者所说:历史没有变化,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些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有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许多事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改的叫错误,不能改的叫弱点,毕竟都是人呀,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历史,多读历史好像比别人多活了些时日,如此而已。
(图片由本人拍摄 ) 2017年12月16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