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萍四十岁,女儿二十岁。
女儿住校,兰萍苦乐悲喜无处寄托。眼看好友生下二胎胖儿。她心生羡慕。
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如愿怀孕,打针、保胎。孕四月,却突然胚停。
月子里,痼疾复发住院,她在深夜嚎啕大哭,悲伤的不能自己。
亲友奉劝,高龄产妇风险多。她连连摇头:哪怕拄着拐杖我也想生。
聚会时,医生友人谈起兰萍,痛心地说:她产后抑郁,幸亏我们及时疏导。
这让我想起朋友茹月,同样境地,她忙碌聪慧,把自己活成一朵花;而兰萍却因空虚寂寞陷入绝望。
充实的女子,独立、奋进、有着含蓄的聪明、温和的才华,还有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香气。
1
茹月嫁了“官二代”。市中心有大套房两处,老公高大俊朗,婆婆贤能淑慧。
完美的婚姻,在产后出现龃龉。
宝宝诞生,婆婆腰突症发作,卧床不起。
“月子”第一天,茹月喂奶、换尿不湿、搓洗衣物,折腾一夜。
公公中午下班,带两份盒饭回来。
其他产妇有喝不完的营养汤,而她的“月子”里只有油腻又不洁的外卖。
连吃一周,茹月患上急性胃肠炎。
一边是哭闹不止的宝宝,一边又上吐下泻,她只好将婴儿车推进卫生间。
茹月打电话给母亲,声音哽咽。
母亲立即开车将母子接回家。
细致入微的照顾下,茹月恢复地很快。
如今,女儿上了小托班。茹月闲暇之余竟风风火火做起微商, 代购婴儿用品。
我们常怼她,明明不差钱,何必做微商?
她说:靠男人养活的女人,没底气。女人只有充实起来,灵魂才会闪闪发光。
2
最近去瑜伽馆,发现老板Alice常常缺席。
极喜欢Alice的舞韵瑜伽及纤体瑜伽课程。她嗓音轻柔,教我们吸气、呼气,一个个轮回,如行云流水般。
更衣室里,听“伽友”聊天,方知Alice正在筹建分馆,还有她的奋斗史可以说很传奇很励志。
八年前,Alice就职的服装厂倒闭,儿子年幼,全家生活入不敷出。
Alice摆过地摊、卖过水果、刷过盘子。在最潦倒的生活里,她始终坚持着她的爱好:瑜伽。
一次,朋友的瑜伽店缺人,请Alice临时代课。
舞台上的Alice轻盈曼妙,获得了学员们高度认可。
就这样,Alice走上了职业瑜伽师的道路,她用打工赚来的血汗钱,上舞蹈学校,拜名师,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两年后,Alice有了自己的瑜伽馆,收获了第一批学员。
到如今,在市中心开了分店。Alice的瑜伽馆越来越宽敞,就像她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开阔。
3
我与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敏,有过一面之缘。作为南京本土作家,她多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国内文学大奖。
她的写作,既讲究传统叙事,又蕴含思辨主题,极富试验精神与现代性,被评论界认为“站在中国小说艺术的前沿”。
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她的文字,还有她半路出家、锲而不舍的精神。
诚如她自己所说:我有一种飘渺的野心。但这野心很难具体的说它到底是什么,可能就是希望做到最好和最大。
18岁,鲁敏从邮局小职员做起,卖邮票、订报纸、发电报、汇款、寄包裹……琐碎工作并未让她的文学“野心”蒙尘。
她25岁开始写作,那一年,她怀孕,比较空闲,穿着防辐射衣坐在电脑前写下第一篇小说。后来,有人问她小说写多久,她说就看我的小孩有多大。 这么多年,她在安安心心地做一件事,挺幸福的。
鲁敏笑称,她有点“算计自己”,对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显得斤斤计较。
这种算计,何尝不是对时光的一种珍爱。
一天24小时,刨去吃饭睡觉、上班、陪娃、做家务,所剩时间真的不多。
有位同事,她家住在江北,乘地铁上下班,需两个小时。
有人劝她:你不如买个近一点的房子,别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
她笑而不语。
她的包里任何时候都有一本书,地铁之旅,也是她的读书之旅。
我有次在地铁上遇见她: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她手捧书本,独坐一隅。世界很喧嚣,她的脸上写着宁静和快乐。
英国作家巴里说:“魅力仿佛是盛开在女人身上的花朵。有了它,别的都可以不要;没有它,别的都管不了事。”
最有魅力的女人,过得比谁都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