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高效的人(二)?
-------最实用最接地气的方法送给你!
好的工作方法助你高效:
1、目的反推形式(专治方法单一)
这是迄今为止我个人认为最好用的工作方法,可以有效直指目标并拿到成果。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你一定要先把精准的想要实现的目标梳理出来,然后开始倒推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哪些方法,找出这些方法,一个个去做到,目标就可以实现。举例,你想要把那个女孩子追到手,这是你的目标,那倒推出来的形式就不是嘴上说我很爱她,而是我要买她喜欢吃的东西、带她去看电影、买花送给她、给她惊喜等等,这些形式你都做到了离目标就会很近。
所以只要你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要善用“目的反推形式”这个方法。
2、形式决定内容(专治假大空)
有很多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会用一些喊口号“我要努力、我要成功”等方式来给自己鼓劲,甚至用一些幻想来替代行动,但实际上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起来才有成功的可能,而这个时候一些明确的、具体的形式才能决定你要的内容。举例,你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那就需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甚至细到每天每时的学习内容,比如每天看三页书、查阅3份资料、写一篇读书笔记等等,只有这样具体的形式,才会充实学习内容,从而实现目标。
3、既----又----(专治走极端)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做事只会用非此即彼的方法,而不愿意去思考和总结可以“既又”的方法,明明可以用“既不用花这么多钱又可以买到满意的东西”、“既可以不得罪他,又可以把事情办好”这种思维方式去办事,但有很多人就是会被各种拒绝、各种理由拦在成功的路上,他们给出最多的答案就是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只能这样,不能那样,我不敢、我害怕,从而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推进和开展,殊不知还有一条路是“既可以这样---又可以那样”,所以在工作中探究还有没有“既又”的办法非常有价值。
4、边际效用递减原则(专治完美主义)
这一原则也是工作中专治完美主义,专治那些把太多的时间花在过程中的自我陶醉型人最有效的方法,他们最应该好好学习理解,如不认真探究、也不好好运用,则会导致我们在工作中重复劳动、在一些相似问题和行动上反复而其他更重要的关键环节又没有很好加以解决,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每个管理人员都应该深刻领会该法则并用之于工作中,如果我们真正明白其作用,则该法则会有类似红线的作用,时时提醒我们“可以了、足够了、该走下一步了”,一方面可以棒喝完美主义者的执着,另一方面可以检视懒惰者的不想深入和不想跨越、不想推进,而在容易完成的事情中沉沦,当然对不能很好把握“度”者就更是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生活中,边际效用递减的例子很多,如,你很饿的时候,第一碗饭简直是人间美味,再往后吃就没什么感觉了,超出极限后简直就是痛苦了,所以好东西不是越多越好;
在生产过程中,边际效应递减的例子也不少。比如,在农田里撒化肥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当你向一亩农田里撒第一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最多,撒第二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没有第一个100公斤化肥增加的产量多,撒第三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更少甚至减产,也就是说,随着所撒化肥的增加,增产效应越来越低。因此在工作中,对应下来就会发现,有好多人的工作越做效果越差,花的时间很长,但满意度很低。对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的学习和理解,实则是对“度”的把握,我们应多思考怎样让各项工作结果的“峰值”达到最高,即如何做深做透,又要在恰当的时候“收手”,使其不至于“过度”。
5、立刻马上行动(专治拖延症)
我曾经也是拖延症的受害者,不严重,主要是对打电话这个事情的拖延,以前没有微信等沟通工具时,很多事情都要通过电话联系,我就在这个事情上会拖延,后来开始改造自己,用的就是“立刻马上”这个方法,强制训练自己一段时间后,只要有类似工作甚至延展到其他方面,再也不会拖延了,脑子里面不断会浮出“立刻马上”这几个字,所以请大家也要牢记并时刻提醒自己。
6、授权的价值(专治一手包办的劳碌命)
放权授权是一门学问,一般管理人员在刚开始时还没形成习惯,不习惯交待别人做事情,习惯了自己做,慢慢地开始习惯交待别人做事情了,又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不会授权,不知道该如何授权,哪些事情应该授权?
授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培训指导员工,员工成长了你才有可能成长,因为当员工学会了成长了,你也该提升技能了,所以授权既是对员工的培养,也是对自己的挑战。有些部门有些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很低,整个团队提升也很慢,就是管理人员不会也不愿意放权导致,什么事情都自己包着做,显得自己很敬业很忙碌,但其实时间一长就会暴露出来。
优秀的管理人员就是最会授权的人,如果一个老板最终可以做到自己不在公司,公司照样运转得很好,那说明他的授权工作做得好,这其中包括选对了人、而这些人做对了事,因此只有学会授权才能培养出接班人、才能有效推动公司发展。
7、复盘的价值(专治猜猜猜)
工作中有很多事情,会出乎意料地没做好,让人大跌眼镜,但一检查核对,就发现安排的人觉得很窝火、执行的人觉得很委屈,原因就是没有养成复盘的习惯,很多人会用“我以为”来处理工作,这个“我以为”害死人,所以无论是在布置工作的时候还是核对工作的时候,都应该多一个复盘的工作,即重新确认指令是否就是你理解的意思,确认目标是否是想要的目标,确认拿到的结果是否是上级要的结果等等,只有这样,才不会走冤枉路,误了大事。
8、“作为人什么是对的?”
这个世界上情绪是最能左右人的判断的,而要做出客观的判断,首先就需要一个明确的立场,即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不受情绪干扰、不被外界影响的立场,这种立场只基于“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样的思考,如:看见大家都闯红灯过马路,一个立场正确的人会无视其他人的羊群效应,坚守自己的立场,坚持等到绿灯才通行,而不会人云亦云地说这样也没错;再比如:发生了一件让人伤心的大事,立场坚定的人会立刻从情绪中抽离出来,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及如何解决的方案,不会久久陷在情绪中做出其他过激的事情,导致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再比如:上级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立场坚定的下属会抛开一切顾虑,只就事论事地、有理有据地去说服上级,而不是在内心冒出“他是领导,他脾气不好,我不敢去说”等情绪,从而违心地放弃说服工作,让事态向坏的方向发展。
这也就是阳明心学里的“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