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被教“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是孙悟空教给我的,那时候并不知道这句话出自《论语》。自己当老师后,曾将“言必信,行必果”“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这些名言和成语“掷地有声”“一言九鼎”等收集在一起,作为“诚信”话题的材料。
古人修身,讲究“仁、义、礼、智、信”,其中就有一个“信”字,它就是诚信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说过的话,要做到,不能当放屁。
初中教材有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议论文,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是闻一多所以是闻一多原因,这样的人因为少,所以名垂史册。
“言必信,行必果”是君子风范。
我就想,君子如果动不动就“言”就“信”就“果”,天天活在兑现承诺中,是不是很累。
君子能不能既当君子,又不用成天为别人活着。
当然可以,不轻诺也就是了。
不轻诺不是无情,是掂量自身能力,或者事情是否合乎礼仪,或者是不是一定要付出很大代价。
能力达不到的事不许诺别人, 不合乎礼仪的事情不许诺别人,自己得付出很大代价的事情不许诺别人,网上有句话叫:不要掂起脚尖帮人。
你压根儿没有许诺,如果不去做 ,别人无从诟病,也就无害于你的信义。
倘碍于情面轻易许诺了,然后觉得不能做或者做不到,最终没有做,不独别人诟病,自己也难为情。
所谓“轻诺必寡信”。
《论语》中有句话: 君子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是: 君子不轻易许诺或发表言论,是因为担心自己做不到而感到羞耻。
真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