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二三十年前吧,在一个旧书摊儿上淘的《水浒传》,上中下三册,线书装订,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封面上还盖有某地区图书馆的印章。
《水浒传》已经有了两个全本了,之所以又买下了它,就是看上了它的古色古香,有一种时代的气息感。

那段时间,不知怎么回事,鬼使神差地迷上了到旧书摊去淘宝,有很多的古书都是那个时候淘到的,譬如鲁迅先生的全集,好像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还都是单本的,大概一共搜罗了二十二本。
那时候的旧书摊儿,大概出在学校附近的几个地方,尤其是西湖公园的西北角那个门口的稍微大点儿,俨然是个旧书市场,有时候会有几个旧书摊出来。虽然说是旧书摊儿,也会有些新杂志露面,那些时候网络还不发达,手机也没有普及,看书仍然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
这些大都是老旧的泛着岁月光彩的图书,也不是很贵,如果看上那本了,和摊主讨价还价一番,或许花上一两块都可以买了来,当然,摊主大部分也是懂书的主儿,有的好书还得花个好价钱才能拿的下来。

这套三册的《水浒传》大概就是那个时间入手的,买来后一直也没能翻看一遍。书柜里的书只有闲暇的时候才去看,倒是放在床头的那几摞,睡觉前还能翻阅几下,这《水浒传》就在其中,有兴致的时候就翻看翻看感兴趣的章节。
单就扉页上的主席语录却不多见,开篇即道:《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单看这扉页,大概就能猜得出来这套书出版的年代来,这也是旧书独特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传承了文化,还记录了时代的烙印,从中能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
记得当时看到很好奇,水浒里边大都是绿林好汉,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大英雄,咋会有投降派?这看了之后,才知道说的是宋江。
书的内容自不必多说,水浒的故事早已广为流传,几乎人人皆知,妇孺皆晓。
宋江上得梁山,把晁盖的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单就此一件,就能看得出他和晁盖的区别来,一个侠肝义胆,替天行道;一个心怀忠烈,报效朝廷。
两人的精神境界不同,自然就会走出不同的人生道路,毕竟是头领,梁山的命运也就和他俩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起来。最终晁盖带人马攻打祝家庄中箭身死,徒落得英雄气短、壮志未酬;而宋江一心效忠,帅众归降,打方腊损兵折将,梁山自此元气大伤,他本人也并没有得到提携重用,终于被赐以琼浆毒液,尽忠而亡。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去旧书摊儿淘书。特别是周日,一准会去,跑遍整座小城去找旧书摊儿。在旧书摊儿翻看或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有时候一看就是半天,直看得头晕眼花还不舍得离去,那感觉不亚于时下的年轻人迷恋于网络电子游戏,甚至比看场风靡一时的电影强多了。
眼下网络发达,手机也普及了,人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摆弄手机,浏览网络信息,当然网上读书也更为便捷,也渐成时尚了,估计也很少有人会再坐于书桌前,端端正、正正端地读书了。至于年青的一代,更不会体会和想象到那个时候在旧书摊儿前读书的味道,虽然终成回忆,但至今回想起来,还是那么地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