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反驳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叫逻辑反驳,也就是用逻辑审视我们的想法,找出与事实不符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合理的观点。
有一个具体的方法叫做苏格拉底式提问,说白了就是不断向自己提问,从而发现旧思维链路中偏颇的地方。
我们可以这么问:
我针对这件事的主观想法是什么?
哪些事实支撑了我的想法?
哪些事实与我的想法矛盾?
我犯了哪些僵化思维错误?
我还能怎么想?
这么一番问下来,我们往往能找到看到问题的新角度,会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咱们来看一个例子。
有一次小王在公司团建的时候,得知有同事过生日,于是自告奋勇去买蛋糕,结果等他拎着蛋糕回来,大家已经赶往另一个活动场了。
小王觉得受到了伤害和羞辱。
这个时候,他可以怎么通过逻辑反驳修正自己的心态呢?
他可以问,我的主观想法是什么?
同事不尊重我。哪些事实支撑了我的想法?
同事不等我,离开了。
哪些事实与我的想法矛盾?
当我打电话给同事时,他们感到非常抱歉。
我犯了哪些思维错误?
以偏概全思维和灾难化思维。
仅凭同事的一个动作,就下了定论。
我还可以怎么想?
同事离开只是因为忘了我去买蛋糕了,不是故意伤害我。
在集体里,并不是任何时候大家都会注意到每一个人的感受的。
这很正常。你看,这么一番思考下来,小王就舒心多了。
在我们对逻辑反驳还不熟练的时候,可以把问题和回答写在纸上,帮助我们思考。
我们也可以把反驳的常用问题存在手机里,下一回,当你感受到消极的想法涌出的时候,赶紧拿出来对症下药,效率更高。
第二种反驳的类型,行为反驳。
当我们尝试了逻辑反驳,发现虽然在理性上自己被说服了,但是感受上依然觉得很难受,或者当我们情绪上头,没有能量去做逻辑反驳时,这个时候,行为反驳就要大显身手了。
行为反驳就是故意去做与认知相悖的行为,看看预期的坏结果会不会发生。
如果坏结果没发生,我们的旧认知就不攻自破了。
在进行行为反驳时,要特别注意逐级暴露,也就是先从无伤大雅的小行为开始尝试,而后逐渐扩大难度。
比如,小张有两次被追尾的经历,这让他再也不敢开车了。
他通过逻辑反驳,提醒自己已经有多年的驾龄了,但恐惧的感觉就是挥之不去。
这个时候,他可以进行行为反驳。
首先,他需要先上车,开一段很短的距离,他会发现,没什么问题发生。
之后他可以逐渐增加里程,还可以尝试在车流更密集的道路上开车,他会发现预想中的问题都没有出现。
这之后,他开车的信心就恢复了。
这就是通过行为反驳逐渐重塑自己信心的方式。
第三种反驳方式,说服反驳。
这个反驳的核心是聚焦你想达成的目标。
具体来说,就是问一个关键问题:
我这么想,有利于最终目标的达成吗?
这是一种能把我们的注意力从凄风苦雨般的消极情绪拉入大局观的反驳方式。
当我们陷入对工作完美的执着时,不妨问问自己:
我认为工作必须完美,有利于我按时完成工作吗?
在与伴侣争吵时,冷静下来思考:
我跟伴侣吵架,有利于我们的关系吗?
当我们专注于因为不公平而愤懑难平时,反问自己:
专注于当下的不公平,有利于我拿出成绩吗?
你看,经由这么一问,我们会立马认识到,自己的思考方式只会与大目标背道而驰,我们就有了动力从狭隘的情绪困境中跳脱出来,以更长远的视角处理问题。
这就是说服反驳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