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读《论语》---学而时习之

这句话就可以这么说:把自己的技艺、技能打磨好,并在适合的场景中具体应用上,内心感觉很爽。

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在这里泛指孔子的弟子和追随者们。

乐,外在的高兴,满足之意。

即:弟子和追随者们,从别的地方来找孔子,向孔子学习,孔子有了满足式的高兴!

这一句,表达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我很牛,大家都来找我请教。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可以理解为不知道他的学问大,或者根本不知道有他这个人。

不愠,不恼怒、不愤怒。

这句话,结合上两句,可以理解为:我很牛,你却不知,但我不恼怒于你。

表达的是,孔子有高自尊的自我评价体系。不会因外界的事,而影响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整段可以解读为:通过不断的自我迭代升级,使技能不断的提高,并在适合的场景自如的运用,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由衷的感到愉悦;向我学习的人和追随我的人,从很远的地方跑来,向我请教,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很满足,很高兴;即使这样,居然还有人不知道我,不了解我,我也不会因此而恼怒,不和他们计较,我有一套独立的自尊体系。

道理,古今中外是相通的,只是换个方式表达出来而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