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认知地图,就是你的战场
最近脑海里一直反复回响着梁宁老师在《增长思维30 讲》里讲的一个案例
张一鸣把商业世界划分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组成,他的愿景是要世界信息流的集大成者,而百度作为 PC 时代的流量之王,靠搜索引擎起家,却折戟在数字内容的时代里,这当中最重要的关键就是认知的差别。
关于百度,张一鸣曾经说过一句特别牛的话
我和百度的交集,只会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因为搜索引擎不在信息流的上游。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张一鸣对于商业世界的认知超越了百度,在他的认知地图里,搜索引擎只不过是河流上的一道堤坝,他要的是信息流的江河与大海。
梁宁老师总结的最后一句话更是经典
字节跳动公司跟腾讯必有一战,因为信息流的上游是人,一切信息都是由人产生的,它往信息流的上游走,必然会遇到腾讯。
昨天,我在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谈到未来交通的便利会大大拉近城市之间的距离,比如我在深圳中心区工作,原本高铁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到家,现在高铁 1 小时就能到家,那你会选择家里的大房子,还是中心区的小隔间呢?
这个答案见仁见智,如果一定要回答,那还需要确定的是你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如果你现在处于职业发展的阶段中,小隔间的优势明显大于家里的大房子,因为你身处的信息流不一样。
01. 你的身份决定了你的信息流
有人采访披头士的主唱列侬“你们是一个英国乐队,为什么要来美国发展。”列侬说
在罗马帝国时期,当时的哲学家和识人都要去罗马,因为那里是世界的中心,我们今天在纽约,因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
大城市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位于中心你会有无限可能,越大的城市,就有越多的职业和文化的可能,身处其中,你才真正明白,林子大了,能见到各种鸟。
小城市的可能性也小,因为职业和文化的单一,也造就了我们所说的纯粹。
虽然网络已经拉近了两者的距离,但是大城市作为信息的源头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
身处大城市的你也就拥有更多的可能性,这才是大城市对你真正的吸引力。
02. 压力感决定了你的信息流
大城市让人想要逃离的最大原因就是房价高、消费贵,但当你跟家里人说起一顿35 块的午餐只有一根鸡腿还要排队的时候,其实你是在告诉他们,大城市也给你提供了与之匹配的高收入,或者达到高收入的可能性。
这句话有点残酷——你觉得不高,只是因为你不是获利者。大城市是个大的 pk 赛,赛场附近堵车、人挤人、高压力又乌烟瘴气,却有巨额的赏金,你决定试一把还是换个游戏玩,这纯粹是你个人心气儿的问题。
同样的道理,小城市没有高压力的淘金游戏,有合理的无价,相对低的房价和稳定平静的工作,你拿着只有以前一半的工资,用一半的效率工作,虽然够用,但总觉得亏,在大城市生活过的你会感觉到有点恐慌,然后再过几年,也许就再也回不去了。
03. 资源圈决定了你的信息流
不同的地方拥有着不同的资源,大城市几乎集合了最好的教育、艺术、医疗和金融资源。
小城市当然有父母、亲人、朋友给予你的情感资源。
你生活在什么样的资源圈就会收获到怎样的信息,而这也决定了你未来的样子。
而在我看来,最坎坷的一种状态就是——每天穿行于拥挤不堪的地铁公交里,进入一个不喜欢也没有可能性的工作,晚上再花 2 个小时回家,却从不向外探索,参加聚会、社交的人。
他承受了这个城市最操蛋的一面,却与这个城市很多的美好擦肩而过。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实验叫做“别去想那只粉红色的大象”参与者被要求不要去想房间里面有一头“粉红色的大象”但是没有人成功过——你的脑袋无可抑制的出现粉红色的奇怪大象。
这个实验讲的是,你永远无法“不要想起”些什么,同样你也永远无法“逃离”些什么,知道你开始追寻些什么,只有某一天,你突然把谁想起来,你才知道,你已经把他忘记了。
所以,你无法逃离北上广,也无法逃离小县城,除非有一天,你主动愿意走出去或者走回来。
对于内心没有方向的人,去哪里都是逃离,而对于生命有方向的人,走向哪里都是追寻,所以苏轼被发配到当时的四线城市惠州,才会写下“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