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刮起一股公号写作风,身边的不少同学都开了微信公众号,每日一刷朋友圈,各种微博长文章,分享公号推送文章,“扫描二维码,点击关注,么么哒”,宣传得不遗余力。为了支持同学,尽举手之劳点击关注,推送文章也是每期必看。时而针砭时弊,时而推荐电影书籍,时而说个故事讲讲爱情。搞得风生水起。
尽管文章看起来仍不是那么完美,但我敬佩他们。他们对梦想坚持,而每个坚持梦想的人儿都值得敬佩。
彼时我也那么热爱“写字”,记得高考那年,夏至还未来,草坪里的蛐蛐儿已经发出一致的哧哧声,教室里的风扇越转越快,闷热的空气,桌上是还没做完的英语报纸,埋在摞得低下头别人就看不到我的书堆里写下内心里的故事。却忘记了哪一时开始我停下了手中的笔。
几年前我从一篇已经记不清名字的文章里读到了这句话:倾诉是可耻的。那一定是很长的一篇文章,而我却牢牢记住这一句,如同戳中了我的软肋一般,以至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以此来警醒自己。书写,那曾是我的梦想啊。
然而我却羞于启齿。
中学时在日记里写下的天马行空。母亲或许翻起过它,在一场晚饭中随口说出:没事就多用功读书,停止幻想。仍记得那场不欢而散的晚饭,回到房间,台灯发出耀眼的黄色光芒,我撕掉日记本印有巴黎塔的封面,只留下纯白色的封皮,用橙色荧光记号笔写下“停止幻想”。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里这样写:诗人席勒对一位抱怨自己缺乏创作能力的朋友作如下的回答:“就我看来,你之所以会有这种抱怨,完全归咎于你的理智,加在你的想象力之上的限制。如果理智对那已经涌入大门的意念仍要做太严格的检查,那便扼杀了心灵创作的一面。”
现实里的打击让我们变得充满防备起来,大概就是如此,才会愈加“自律”对自我的审视愈加严厉。而我们不仅要把理智大门的警卫哨撤回来,还要防备环境的干扰。
一句话影响自己这么多年,我对自己抱有叹息,自认为是自身还不够强大,太过“自律”。才发现,写作并非是一种倾诉。它不仅仅是一种内心的诉说,不是功利抱负,而是一种框架因循,写作便是写作。
“我写的太烂了怎么办”
“我写完有想删掉的冲动”
“别人不喜欢怎么办”
……
那是一种敞开心扉等待人们纷至沓来的恐惧感。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重新拿起自己丢掉的笔,不再畏惧,说个故事给你听。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还实现了呢。
生命不停,书写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