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而坐下公交车也挺好的

      我平时一般骑都是骑电动车上下班的,因为这两天气温骤降,我怕骑车太冷,选择了乘公交车上下班。

        我选择了后排靠车门的位置坐下,一般坐公交车如果车上空位多的情况下,我都会首选这个位置,一会儿下车方便,视野也开阔。

        坐在第一排竖排座位上的是一个戴眼镜,穿着白色毛衣的文气女生,怀里抱着一个米白色的大包,手上捧着手机在安静的刷着网页。穿一双双黑色马丁短靴,黑色披肩长发乌黑垂顺。我猜她应该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某个公司里做着实习的工作,因为她看起来穿着简单朴素,柔弱温顺。

      坐我前排座位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用土话说着:“这部车子噶许多人坐啊!”边说边转动脑袋在车上环顾一圈。他穿着一件洗的发白的老式蓝布衣,我猜那是上个世纪的衣服,但是洗的干净整洁。他只坐了一站路就下车了,我猜他是到菜场买菜的,因为在杭州60岁以上老人乘公交车免费。

      老人下车以后,上来了一位30多岁,打扮稳重大方的中年女人。黄粽色的中长发在发顶扎起一个半马尾,从侧面能看到她鼻子上方架着一副眼镜,耳朵上戴着亮闪闪的钻石耳钉,穿着紫罗兰色的长款毛呢大衣。我猜她应该在某个公司里做 着中层管理或者会计类的工作,她给人的感觉坚定中透着沉稳。

      到了一个站点,又上来了一位20来岁小姑娘。她依然是戴着副眼镜,黑色的头发看上去有点油腻,素面朝天的脸上又黑又黄还冒着青春期特有的痘痘。背着一个藏青色的双肩包,灰白色泛旧的卫衣搭配一双黑灰色的运动鞋。坐下之后就一直在全神贯注地玩弄起了手机,再也没有抬起头来过。

      又到了一个站点,一位60来岁的阿姨下车了。她穿着一件玫红色的夹克短棉袄,脖子上系着长过腰身的红色花丝巾,一头黄色短发烫成了具有老年特色的羊毛卷。下一站,是一所小学,有一位50来岁戴眼镜的中年女人下了车,她穿着藏青色的长款风衣,扎着简单的黑色马尾辫。眼神中闪烁出智慧与坚定的目光,我猜她应该是这所小学的一名老教育工作者。

      下一站,是个地铁口,在这里换乘地铁的人比较多。一起下车的大约有六七个人,有20来岁,打扮朴实的小姑娘,也有穿着时尚的气质美女,还有背着电脑包的年轻小伙,也有30多岁画着精致妆容的年轻女性。

      有人下车,也就有人上车。这时候,上来了一位40多岁戴眼镜的中年男人,他用眼神喵了我一眼,转身就在旁边的空位坐下。他穿的体面干净,皮鞋也擦的锃亮。我猜他应该是个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毕竟年纪在那。

      就在这时,我一抬眼,又看到刚才那位坐在前排头发油腻的痘痘脸女孩。天呐!她竟然在啃大拇指,而且是一只手拿着手机在看,一只手放嘴巴里在啃。她也太不注重公众形象了吧。毕竟还是个未婚女孩,将来谁敢娶她回家啊?天!我又不是她妈,我这操的哪门子心。

      又到了一个站点,没人上车,也没人下车。不过我还是瞄到车窗外,站台上一位瘦瘦小小的男生,戴着眼镜,背着双肩包,低着头在聚精会神的看着手机,他自始自终没有抬起头来看一眼车,我都怀疑他这样全神贯注的盯着手机看,错过了公交车都不会知道。

      车子继续向前行驶,我把目光移向窗外。这时候,我看到一辆电瓶车上有一对情侣在寒风中缓慢的前行。女孩穿着一件米白色的长款羽绒服,把头埋在男孩的背上,也许这样能让她获取少量的温暖吧。毕竟今天的气温只有7、8度左右,早上我骑电动车送儿子上学,只有200米左右的距离,我的耳朵都还冻的生疼。

      在一个红绿灯路口,那对情侣的电动车也追了上来,女孩始终把头深埋在男孩背上,没有抬过一次头。路口等车的有好几十辆电动车,这时,我看到一位穿着“饿了么”工作服的外卖人员,他急冲冲的穿梭在车流中,或许他正赶着去送某个客人点的外卖吧。他前面的小哥穿着帅气时尚的羽绒服,开始我以为他是普通的上班族,后来我仔细一看,在他电动车的前面也放着一个“饿了么”的外卖保温箱呢,原来他只是没有穿工作服的外卖小哥哥呀。生活不易,每个人都在顶着寒风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社会也因为每个人按部就班的工作,才变得和谐而美好,所有的一切才能有序的发展与进步。

      又到站了,那位后来上车的40多岁中年男人下车了,他是在“西湖广告产业园”下的车,一听这名字,就感觉是个高大上的工作场所,我想他一定就在那里工作吧。又过了一站,那位看起来像会计的中年女人也下了车,啃手指的女孩也下了车,我也在后面的一站下车了。

      以前我坐公交车不是看手机,就是眯着眼睛休息一会儿。今天发现仔细观察一下周围原来这么有意思。看来我以后没事要多坐坐公交车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